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詘,固也。進而不愉,疏也。薦而不欲,不愛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徹而退,無敬齊之色,而忘本也。如是而祭,失之矣。
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執玉,如奉盈,洞洞屬屬然如弗勝,如將失之。嚴威儼恪,非所以事親也,成人之道也。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貴有德,貴貴,貴老,敬長,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貴有德,何為也?為其近于道也。貴貴,為其近于君也。貴老,為其近于親也。敬長,為其近于兄也。慈幼,為其近于子也。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至孝近乎王,雖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雖諸侯必有兄。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領天下國家也。
子曰: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立教自長始,教民順也。教以慈睦,而民貴有親。教以敬長,而民貴用命。孝以事親,順以聽命,錯諸天下,無所不行。
郊之祭也,喪者不敢哭,兇服者不敢入國門,敬之至也。
祭之日,君牽牲,穆荅君,卿、大夫序從。既入廟門,麗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膋,乃退。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
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陽。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祭日于壇,祭月于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
祭日于東,祭月于西,以別外內,以端其位。
日出于東,月生于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天下之禮,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義也,致讓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民紀也。
致義,則上下不悖逆矣。致讓,以去爭也。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禮也。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宰我曰:吾聞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謂。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