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此文兩見,蓋道德莫不皆如此。
是謂玄同。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疎;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正可以治一國而已,奇可以用五兵而已,唯其無事者,然后可以取天下。故曰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然而湯放、武伐,亦可以無事乎?曰:然。則湯、武者,順乎天,應乎人,其放、伐也,猶放、伐一夫爾,未聞有事也。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法令者,禁天下之非。因其禁非,所以起偽。蓋法出奸生,令下詐起,故曰:“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悶悶者,無所分別。唯其無所分別,則常使民無知無欲,故其民淳淳。察察者,有所分別也。有所分別,則其民不能無知無欲,而常缺缺矣。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
種種分別,遂生妄想。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圣人無方、無隅,故方而不割;崖岸而不畏,故廉而不劌;大直若屈,故直而不肆。用其光,復歸其明,故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如嗇。
夫人莫不有視、聽、思,目之能視,耳之能聽,心之能思,皆天也。然視而使之明,聽而使之聰,思而使之正,皆人也。然形不可太勞,精不可太用,太勞則竭,太用則瘦。唯能嗇之而不使至于太勞、太用,則能盡性。盡性,則至于命。早復者,復于命也。
夫唯嗇,是謂早復,早復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國者,皆出于道也,故以道為母。如此,則沒身不殆也,故曰可以長久。
是謂深根固蔕,長生久視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民。非其神不傷民,圣人亦不傷民。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