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何也?將有作也,心從之,而人神之所弗異,則有余慶矣,故謂之大同,而子孫其逢吉也。
“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何也?吾之所謀者疑也,可以作,可以無作,然后謂之疑。疑而從者眾,則作而吉也。
“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兇”,何也?尊者從,卑者逆,故逆者雖眾,以作內,猶吉也。
“龜筮共違于人,用靜吉,用作兇”,何也?所以謀之心、謀之人者盡矣,然猶不免于疑,則謀及于龜筮,故龜筮之所共違,不可以有作也。
“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風,曰時”者,何也?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風者,自“肅時雨若”以下是也;曰時者,自“王省惟歲”以下是也。
“五者來備,各以其敘,庶草蕃廡”,何也?陰陽和,則萬物盡其性、極其材,言庶草者,以為物之尤微而莫養,又不知自養也,而猶蕃廡,則萬物得其性皆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