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采訪有些老生常談,各家媒體問的問題基本上都差不多。
李睿只能盡可能的從不同角度來回答,免得最后刊登出來的專訪都差不多,影響雜志報紙銷量還是其次,主要是影響他的個人想象!
畢竟,我可是被網友們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男人啊!
《華盛頓郵報》記者:“你在二十五歲的年紀創辦了星瑞,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把星瑞打造成全球知名企業,自已也榮登全球富豪榜第十,請問你對想要創業的年輕一代有什么建議?”
李睿:“趁年輕,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盡力去嘗遍所有可能,這種事可不是一輩子都有機會遇到的!這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說的。”
“你在創業中獲得的最大的遺憾是什么?”
李睿:“犯了太多錯誤,錯過很多機會……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二是躊躇滿志。想要避免這樣的悲劇,就要做到鏵國古代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做到這兩點,就能避免絕大多數錯誤。”
《泰晤士報》記者:“如果犯了錯誤怎么辦?”
李睿:“別怕犯錯,犯了錯誤也沒關系,這次錯了,下次就不會再犯了,沒成功沒關系,繼續嘗試吧,要謹記不要沉浸在錯誤當中懊悔沮喪。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的時候,你也要再錯過群星了。這是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說的。”
“難道說你不會為錯誤而焦慮嗎?”
李睿點頭:“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成為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說的。”
“恭喜你學會搶答了。”
《紐約客》記者:“你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并賺到了天文數字的財富,你覺得擁有如此巨大的財富幸福嗎?”
李睿笑了:“這問題有點意思。幸福是一種方法,不是一樣東西,是一種才能,不是一個目標。這是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塞說的,如果幸福是一種方法,財富就是實現方法的工具,如果幸福是一種才能,財富就是展現才能的途徑。”
“那你覺得幸福的意義是什么?”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說,每個聰明人都知道人生是美好的,人生的目的是獲得幸福,但最后只有傻瓜們才會幸福。”
《華爾街日報》記者:“你擁有財富,年輕,健康,才華,名望,擁有他人夢想的一切,你有沒有覺得現在的人生已經完美了?”
李睿道:“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十全十美,你看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這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說的。”
所有的記者采訪中,只有《花花公子》最直白。
《花花公子》記者:“網絡上有很多對你批評的聲音,你有什么想對他們說的?”
“如果你對每只向你吠的狗,都停下來扔石頭,你永遠都到不了目的地。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丘吉爾說的。”
“你有很多緋聞對象,但始終沒有固定的女友,也沒有結婚,你是對婚姻關系很悲觀嗎?”
“倒也不是……蕭伯納說,想結婚的就去結婚,想單身的就維持單身,反正到最后都會后悔。而我,處于一種結婚和單身兩種關系的薛定諤的狀態當中,我想這或許是唯一不會后悔的狀態了。”
“以你目前的財富,是不是很難愛上一個人了?”
“你總會遇到一個人,她不是你的誰,但有了她世界成了一個令人興奮的地方。這是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說的。”
“那你遇到過這樣的一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