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倘若到此為止,那就成了小故事大道理的道德版,所以必有下文。下文就是:幾日后,王陽明和弟子們到山水間游玩。在一處風景如畫之地,王陽明看向山凹處一塊田地,不禁贊嘆道:“你們看,那里面山背水,遠看如菩薩蓮花寶座,實在是風水寶地啊。”
有弟子試探性地問道:“老師喜歡這塊田地?”
王陽明眉飛色舞:“怎能不喜歡?良知能知善惡,它告訴我這就是‘善’的,我真是如喜歡美色(如好好色)一樣喜歡這塊田地。”隨即,王陽明臉色呈現出遺憾的神情,“可惜它不是我的。”
該弟子笑道:“它理應是您的,只是您舍了。”
王陽明迷惑地看著該弟子。
該弟子解釋道:“這塊田地就是幾日前那個來和您做買賣的老農的。他當初要賣給您的地就是這塊地。”
王陽明“哎喲”了一聲,人人都能聽出他語氣里的懊悔。
可語音未落,王陽明馬上扼腕頓足,說道:“我怎么會有這種想法?!”
眾弟子茫然。
王陽明找了個地方坐下來,緊閉雙眼,靜如枯木。許久,才睜開眼,看到弟子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神態,他緩緩說道:“我剛才的那想法就是私欲啊,欣喜的是,總算被我克掉了。”
眾弟子恍然大悟。
其實講這個故事不是目的,這個故事是“形而下”的器,我們真正要講述的是這個故事背后的、“形而上”的道。這個道就是王陽明的“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里的“善”是中庸、中和、不偏不倚的意思;“惡”是過或不及的意思。“四句教”是陽明心學的精髓,同時也是簡易明快了解陽明心學的工具,更是陽明心學的“天機”。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