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人心中本就有一個圣人,人人心中皆有佛性,所以我們普通人做事,偶爾也有沒有私欲的時候,就能符合圣人之道,所以偶爾也能做到天人合一。
但無法時刻做到,總感覺自己與萬物有你我的分別,因為有一個我執的私欲存在,而圣人則是無私無我的,所以圣人是萬物一體。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身上有成功的基因。就是因為這類人天生根器就比較好,他們心中的私欲很少,所以他們經常做到“天人合一”,所做之事皆符合道。
我們東方哲學是天人合一,萬物一體,到最后沒有主體和客體,也就是《莊子·齊物論》里說的“萬物為一”,沒有彼和此。
莊子在《大宗師》里還說:“真人論,忘懷于物,隨物應變,天人合一。”
莊子所說的真人天人合一,并非是我們所理解的像武俠劇中的天人合一那么神,而是讓自己的心與天地相融,讓自己的心順應天地之道,自然胸襟廣闊而不浮華,容顏和悅,接近于自然,樂于歸依,氣度寬廣,沒有限制,一切順應萬物。
我即一切,一切即我,不過這是開悟的狀態,常人感受不到。所以,當我們有對立分別的主客之別時,就有了人我之別,就不可能做到“天人合一”了,而是二、三甚至更多。
所以佛家觀心到最后是“能所雙亡”才能開悟。“能”是主體的我,“所”是客體、是人。也就是消除這種對立分別的人我之別,然后才能與萬物渾然一體。
“能”是我能觀察,“所”是我所觀察的對象,也就是“我執”和“我所執”,但都有一個執著心,當執著心消除,就是“能所雙亡”,就是“無為”,亦是無我,就是真正的悟道了。
張其金點了點,說道:“那你能跟我說一下天與人的關系嗎?”
中國本土的道教,是一個重道貴生的宗教。道教歷來重視養生延壽、修道成仙,追求不拘于俗、長生不老,其修煉宗旨是“法天貴真,靜觀天道”,并將自己的身體與自然融為一體。
道家認為,人是宇宙自然之子,人的生命與宇宙自然為同一條母根,這一母根自始至終都在人體內保持著連帶和遺傳性,人與自然密不可分。
宇宙萬物的發展和運動都存在著一定的規律性,無論是宏觀和微觀,都體現著周期性及自然回合。人是宇宙創造的,宇宙間所有的生命個體都是運動著的開放系統,都與大自然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和暢通。
在自然界中,每一個生命都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一個溝通所有生命與非生命的無限整體,每一個生命都存在于一個與自然無限交感的同一體中。莊子在《南華經》中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我們東方的先哲仿佛早在兩千年前就洞悉了宇宙間所有的前因后果,主張“天人合一”。
他們不把自然界視為人類去戰勝的對象,而是把人也看成是組成自然界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