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之地在西南沿海,現在是不毛之地,但是那里四季如春風景宜人,千年后那里可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
陶烈之所以選這里,一是為了避董卓,二是未來他要去東南亞等地,這里正好是最好的港口,畢竟陶烈是未來人,他的目光可不僅僅大漢一地。
蔡邕之才天下皆知,如今蔡邕的名氣可比他陶烈大上幾百倍,而且蔡邕因為反太監而被天下文士所擁戴,這是陶烈所沒想到的。
舉薦完了蔡邕,何進等人也點頭,何太后應允,眾人退朝。
五月洛陽已是盛夏,麥忙季節人人開始忙碌起來,陶烈回到國公府,他將舉薦蔡邕的事情跟蔡邕一說,蔡邕一聽陶烈讓他外出做刺史,他心中不悅,蔡文姬聞言,一聽陶烈讓他父親去交州之地她也跑來質問起陶烈來。
國公書房,蔡文姬徑直走來,她滿臉的怒容,陶烈正在整理著自己的巨著,他的《地理志》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終于完成,陶烈很是高興,見蔡文姬至,陶烈一邊整理書稿一邊說道:“文姬怎么有空來了。”
陶烈說完,蔡文姬走來指著陶烈氣道:“我父親是連累過你,但他也是為大漢社稷,你心中不悅可向我提,為何不與我商量便將我父親舉薦到交州不毛之地?”
蔡文姬說完,陶烈一聽文姬之言,他搖頭道:“文姬,此話差異,交州之地安定,百姓富庶何為不毛之地?”
“我知這一年來咱們雖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你心中怨念,但,你怨念與我倒可直言,何必為難一老翁?”
蔡文姬說著話,蔡邕也從門外走來,剛才他已經接了圣旨,朝廷任命他為交州刺史,蔡邕走進屋來,他將圣旨緊握在手中道:“我胥這是何意?太監未除便將我逐出洛陽,恐耽誤了你的仕途么?”
蔡邕說完,陶烈忙招呼蔡邕坐下,蔡邕生氣不愿坐,陶烈起身道:“岳丈大人豈不知交州富庶否?太常劉焉便欲去交州之地,只因手下人說益州有龍氣,他才改求益州,交州之地地廣人稀,三面環海,又有諸多平原,中亂之亂,始終不能波及交州,此處又盛產銀、銅,并有香料、絹物、明珠、大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鸚鵡、大象、孔雀等奇珍異寶,岳丈安能嫌棄此地也?”
陶烈說完,一聽這里如此之好,蔡邕也不禁啞然,他萬萬沒想到陶烈竟對交州這么了解,陶烈伸手翻開自己剛完成的《地理志》,然后翻到交州后說道:“如今天下動亂,陛下設置州牧,宦官與外戚掙權早晚天下必亂,中原之地終究難免一場血戰,唯有這交州之地地處南方政治穩定,若岳丈到此振興儒術,南方之民定會日漸增多,繁華終會比之中原。”
蔡邕走到陶烈案牘旁,他翻開起陶烈的《地理志》,關于交州陶烈連地圖都畫上了。
“岳丈請看,交州南海郡的番禺、蒼梧郡的高要還是產鹽區,交州西北、正北、東北三面分別與益、荊、揚三州相接壤,到時候交州所產之物便可銷售至這三州,百姓何愁不富庶也?只因我已封地廣陵,否則我定請愿去交州為刺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