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說完,陶烈點頭稱贊,三人離開國公府朝著大將軍府而去,趕到將軍府,大將軍剛從皇宮回來,三人拜道:“大將軍,蹇碩已除,何不趁機盡誅閹宦?”
三人說完,大將軍何進道:“蹇碩剛除,禁軍人心不穩,當徐徐圖之。”
三人幾次相勸,大將軍皆不允,于是三人只好離開。
陶烈悶悶不樂回府,回到府上后,陳宮問陶烈為何不悅,陶烈將何進之事一說,陳宮道:“此番怪不得大將軍,朝中之事復雜,非國公想的如此容易。”
陳宮說完,陶烈知道陳宮是智謀之士,于是他望著陳宮問道:“公臺有何見解?”
陶烈問完,陳宮回到:“朝堂之上并非大將軍一人做主,我聽聞董太后常常干預朝政,董太后乃是靈帝生母,他侄子董重又是驃騎大將軍,宦官以董重為外援,董重與大將軍爭權于朝野,此刻大將軍不敢妄動也。”
陳宮說完,陶烈仔細想了想他點了點頭道:“公臺所言甚是。”
沒錯,這些太監豈是無能之輩?靈帝一倒,他們就迅速跟董太后和董重等人聯合起來奪權了,果然有太監的地方想安寧都不行啊!
眼看著天下馬上就要安定了,如今斗爭又起,陶烈很是失望。
接下來半個月余,陶烈皆告病未上早朝,他在府上陪蔡文姬舞文弄墨看似逍遙,但眾人皆知陶烈只是不愿與太監張讓一朝而已。
半月后,朝里傳來消息,董太后與何太后因政見不同之事爭吵起來,董太后指著何太后道:“你現在氣焰囂張,是依仗你的哥哥何進!我如命令驃騎將軍董重砍下何進的人頭,看你如何張狂!”
何太后聽后震怒,他將此事告訴了何進,何進聞言便聯絡三公共同上奏道:“董太后派前中常侍夏惲等與州、郡官府相互勾結,搜刮財物,都存在她所住永樂宮。按照過去的貫例,藩國的王后不能留住在京城,請把她遷回本國。”
大臣們本就厭惡太監,董皇后與太監為伍,自然失去民心,三公上奏后,臨朝主政的何太后批準了三公之奏。
何太后準奏后,董太后聞言大驚,她派人去找董重想趁機聯絡反何進之人起事,不想被派出去的太監被袁紹所抓,何進得了密信后言董重謀反,他帶人包圍了驃騎將軍府,董重聞言自殺身亡。
董重死,董太后害怕,她也在憂怕之中死在了宮中。
董太后死后,何家大權在握,陶烈等人見除去了宦官的靠山,于是又薦大將軍誅宦官,袁紹對何進道:“從前竇武他們想要消滅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殺害,只是因為消息泄露,五營兵士一向畏懼宦官的權勢,而竇氏反而利用他們,所以自取滅亡。
如今將軍兄弟同時統帥禁軍勁族,部下將領官吏都是俊杰名士,樂于為您效命,事情全在掌握之中,這是天賜良機,將軍應該一舉為天下除去大害,垂名后世,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何進聽聞覺得有理,于是他進朝向太后建議請求全部撤換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們的職務。
何進進言后,何太后不答應,何太后道:“從古至今,都是由宦官來管理皇宮內的事情,這條漢朝的傳統制度,不能廢掉。何況先帝剛剛去世,我怎能衣冠整齊地與士人相對共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