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難以違背太后的命令,只能悻悻而歸,回到大將軍府,大將軍府中等候的陶烈等人見何進失敗而歸,陶烈又道:“宦官最親近于太后和皇帝,百官的奏章及皇帝詔命都由他們來回傳遞,現在如果不徹底除掉,將來一定會后患無窮!”
陶烈說完,何進道:“太后旨意無法違背,不如先殺最囂張跋扈的太監!”
何進說完,眾人皆點頭,于是何進又去宮中去覲見和何太后,陶烈等人深夜等在大將軍等他的好消息,一直到凌晨何進又從皇宮回,他言何太后不允。
何進說完,陶烈問何故?何進道恐是何苗進了讒言,如今何太后不止何進一個兄長,她的母親被封為舞陽君,他的弟弟也掌軍權,宦官多次行賄于舞陽君和何苗,何苗便對何太后進言說:“大將軍擅自殺害左右近臣,專權獨斷,削弱國家。”
何太后尋思有理,她又念及當年張讓等人對她的幫助,于是不忍下手,便將何進趕了出去。
何進既出,他雖然羨慕除去宦官的美名,但是又不想忤逆于何皇后,猶豫不決,事情竟然就拖下去了。
陶烈有些想笑,以前何進不掌禁軍,難以下手,如今蹇碩已死,他掌管禁軍,殺太監豈不如殺狗也?果真是屠夫,膽小怕事,只適合殺豬也!
太監不除,陶烈見事難成,于是他便在西園只顧練軍其他的皆不管起來,轉眼又是一月,朝中相比于靈帝時期稍微好轉,但是太監又在何太后面前進讒言,諸多事務上何太后又任用起太監來。
袁紹見狀,他又建議何進讓何進多召各地的猛將與英雄豪杰,讓他們都率軍向京城洛陽進發,以此來威脅何太后誅宦官。何進尋思,既然我不能忤逆太后,若各路猛將至,他們要誅殺太監,太后畏懼自然誅太監,到時候我再令他們回軍,豈不兩全其美之事?
想到這里,何進便采納了這個建議,聽聞何進要招人馬進洛陽誅殺太監,陶烈聞言大驚,他趕忙從西園趕至大將軍府勸告,大將軍門前陶烈正欲何進主簿陳琳從府上出來
。
陳琳攔住陶烈垂頭喪氣道:“國公休往也,我勸大將軍,如今將軍身集皇家威望,手握兵權,龍行虎步,為所欲為。這樣對付宦官,好比是用爐火去燒毛發,只要您發動,用雷霆萬鈞之勢當機立斷,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宦官很快得誅。然而如今反而放棄手中的權柄,去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軍聚集時,強大者就將稱雄,這樣做就是所謂倒拿武器,而把手柄交給別人,只會帶來大亂也。”
陳琳說完,陶烈點頭說是,陳琳又道:“大將軍不聽啊。”
陳琳說完便走,陶烈見其主簿勸他他尚且不聽更何況自己?于是陶烈也只能退而去找袁紹。
趕到袁府,袁紹正在,聽聞陶烈來了,他忙請陶烈進書房說話,進書房后,陶烈提出了不能讓外臣進洛陽之事,袁紹道:“外臣進洛陽之災我豈能不知?然比之宦官之禍何如也?”
袁紹說完,陶烈想了想,的確,太監讓天下民不聊生,太監不死,他們再蠱惑小皇帝,百姓世世代代甭想過上好日子了。
“不如太監之禍害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