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洛陽之地雖然有蔡侯紙,但是紙張并不好,而且貴又少,洛陽大學各學院皆需紙張,這是奢侈品,所以古籍學院就不夠了。
當鄭玄弟子前來稟告給陶烈后,陶烈似乎看到了一線商機,冬日里雪花飄落在灰瓦之上,國公府中貂蟬坐在陶烈身邊,她給陶烈披上了彭城棉花做的大氅,鄭玄弟子告退后,陶烈在書房中踱步了起來。
如今洛陽之地他雖然有些錢財,但是每年要拿出幾千兩銀子送給洛陽大學,這著實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他得把這筆錢再弄回來才行,要知道洛陽大學的開支無非就是教師工資和學生的吃住,這雖然是一筆打開資,但是為了填補學生吃住,陶烈已經在洛陽城外偃師之地給他們撥了萬畝不納稅的糧食了啊!
“你們需要紙,那就讓學校自己采購吧,對了,蔡侯紙生產起來是比較貴,以前沒有時間改良造紙術,現在是時候造紙了!”
想到這里,陶烈便將陳宮招來,然后讓他去將城中生產蔡侯紙的工匠擇優錄入到陶家研究院中,然后在研究院中成立造紙研究所。
陶烈小時候他家旁邊就曾經開過一個小造紙廠,小時候他還經常跑去造紙廠去玩,他的爸爸就曾經在那個造紙廠里打工,不過后來因為污染環境,所以造紙廠就倒閉了。
不過幸好,那些造紙的工藝他還記在心里,所以,陳宮在陶家研究院中聚集了七八個工匠后,陶烈便帶著斗笠連夜趕至了研究院。
研究院中,幾個工匠能見國公激動萬分,陶烈給他們賜座后,便跟他們商討起了造紙的工藝,深夜,眾人聽聞陶烈講解了新式的造紙術,那就是用小麥秸稈來造紙,幾個人聽呆了,如今造紙之術大多是用棉麻等東西,如果麥秸能造紙,那北方平原上的麥秸能造多少紙出來啊!
陶烈講解完了方法,第二天幾個工匠便按照陶烈說的辦法研究用麥秸造紙,他們先是去洛陽城外的農家去尋找麥秸,麥秸在農村都是當做柴火來燒的,所以很容易找到。
找到麥秸后,他們又按照陶烈說的辦法進行制作,果然幾天后第一批麥秸紙張出來了,經過陶烈的改良,這種紙比蔡侯紙更加的白,而且看上去品質更好。
所以,幾個人都頗為驚喜,幾人跑來稟告陶烈,陶烈拿著手中的麥秸紙他知道又一個發財的機會到了!
沒錯,他要造紙!用麥秸造紙!
有了紙張生產出來后,陶烈便在彭城成立了陶紙商行,陶紙商行將全面代理陶紙的銷售工作,另外陶家研究院陶紙研究所負責持續研究更新更多更好的紙張,陶烈深知麥秸造紙具有很大的污染性,所以,這必須要遠離洛陽才行,思來想去,陶烈決定將陶紙的制作工廠設置在河南尹的東部地區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