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舉的這個例子,不正好驗證了我的結論了嗎?秦朝就是沒有吧一統天下的觀念深入人心啊,做到這一點的是漢朝。”男生反駁道。
“我反駁的是你說的漢朝的功勞,如果沒有秦的開創,后世根本不會有這個概念。為什么第一次出太空,第一次登月,第一次潛入深海值得銘記,因為是第一次,所以重要。”
底下的學生哄堂大笑。
這說的是什么虎狼之詞,這是他們不花錢能聽的?
女生也立馬反應過來了自己說了些什么,連立刻就紅了,然而惡狠狠地瞪著那些起哄的人。
“好了,好了。”趙老師拍了拍手,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歷史有無數個角度可以解讀,我只是講述我的觀點,你們自然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存異,也沒必要求同,所以你們堅信自己堅信的就好。
“如果想辯個高下出來,那我哪天專門空出節課來讓你們辯論,現在先聽我講,好不好?”
聽到這話,一男一女立即偃旗息鼓,安靜地坐了下來。
而此刻的古代。
古人們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樣。
他們聽到了什么?
第一次登月?
這個“月”是他們想的那個月亮嗎?
后人連月亮都能上去啦?
那月亮上真的有蟾宮嗎?真的有嫦娥嗎?
這時,趙老師又翻了一篇ppt,屏幕上只寫了三個字——“書同文”。
“這時,可能有人會問,這建議明明是李斯提出的,和秦始皇有什么關系?”
看到有同學點頭,趙老師微笑著繼續說道:“實際上,這個建議雖然出自李斯,但真正的功勞確實應該歸功于秦始皇。”
“不過并非因為他是領導的原因,而是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秦始皇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是頂著極大壓力的,在當時的所有人看來,他是一個巨大的冒險者。”
“我們剛才說,后世無論如何都會追求統一,因為前人已經做到過。但反過來,在秦始皇的時代,統一大業從未有人實現過,沒有人能為他提供先例。”
“在當時的人看來,組織一個疆域廣闊的超級帝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它太復雜了,復雜到一個茴香豆的茴字有七中乃至十幾種寫法。”
“舉個例子,如果說現在把全世界統一成一個國家,或者說把東楠鴨統一成一個國家,你認為現實嗎?”
“那么多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歷史的國家,是沒辦法統一到一塊去的。”
“這東西不是你把他們打趴下,然后占領了就叫一個國家了,能打下來和能統治是兩碼事,武力上的征服只是第一步。”
“而文化認同與政治制度的征服,才是你能不能坐穩天下的保障。為了把這個天下坐穩,秦始皇接下來干了好幾件極其偉大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解決了文化認同和政治征服,而這兩個關鍵點應該從什么地方入手?”趙老師用激光筆照了照大屏幕上的那三個字。
底下的學生們異口同聲的說道:“文字。”
“沒錯,就是文字,咱們先來看一下地圖。”
趙老師翻到了下一頁ppt,展示了秦國和秦朝時期的版圖對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