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以后,婁昭君不僅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還把自己的嫁妝拿出來支持高歡的事業。那時候在軍隊里有馬的人才能有機會升職,婁家陪嫁的馬就成了高歡事業起步的關鍵。
婁昭君還經常給高歡出謀劃策,高歡也很爭氣,憑借自己的才能智慧一步高升,最后成了大丞相、大將軍、太師,還被封了渤海王。婁昭君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渤海王妃。
雖說日子越過越好了,可婁昭君依然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家里的仆人從來沒超過10個,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兒她都親自操持,不讓高歡操心。
有一回高歡帶兵出去打仗,婁昭君正好要生孩子,還是雙胞胎,情況特別危險。
下人都勸她把高歡叫回來,可婁昭君說高歡在外面打仗不能因為自己生孩子這點事兒就耽誤了大事,生死有命,自己能挺過去。就這么著,她一個人熬過了難關,高歡打完仗回來知道了這事,被她又敬佩又感動。
后來北魏分成了東魏和西魏,高歡掌管東魏,宇文泰掌管西魏。兩邊實力差不多,一直分不出勝負,這時候強大的柔然成了兩邊都想拉攏的對象,都想和柔然聯姻。
高歡本來想讓兒子去娶柔然公主,結果柔然可汗非要把女兒嫁給高歡。這一刻把高歡難住了,要是娶了柔然公主,公主肯定得是正妻,和自己一起吃苦過來的婁昭君就得變成側妃,可要是不答應柔然就會和西魏聯合,自己這邊就危險了。
婁昭君知道后主動找到高歡,表示自己不在乎名分,只要能幫助高歡成就大業,讓百姓免受戰火之苦,她甘愿讓出正妻之位。
高歡聽了感動得不行,柔然公主嫁過來后,婁昭君說到做到,主動搬走,到偏房去住。雖說地位變了,但高歡對她還是和以前一樣好。
婁昭君和高歡一共生了8個孩子,其中4個兒子先后成為皇帝,兩個兒子被封為王爺,兩個女兒分別成為北魏孝武帝和東魏孝靜帝的皇后。
高歡去世后,長子高澄繼承了他的基業,這個高澄就是蘭陵王高長恭的父親。高澄在準備篡位稱帝時不幸被自家廚子殺害。
隨后婁昭君的次子高洋逼迫東魏皇帝禪讓,建立了北齊王朝,追封父親高歡和哥哥高澄為皇帝,尊婁昭君為皇太后。
高洋剛開始把國家治理得還不錯,后來卻變得愛喝酒,沉迷玩樂。高洋去世后,他的兒子高殷即位,但婁昭君的三子高演和四子高湛與諸位輔政大臣爆發激烈矛盾。
為了維護北齊政權穩定,婁昭君與兩個兒子發動政變,誅殺輔政大臣,廢除了高殷的帝位,立第三子高演為皇帝。
高演在位時勤于國政,關注民生,但年僅27歲就去世,將皇位傳給了婁昭君的第四子高湛。高湛本是一位儀表堂堂、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后期也變得暴虐無道,年僅32歲去世。
不過,由于婁昭君這幾個皇帝兒子早期英明決斷,后期卻大多殘暴變態,整個北齊王朝更是被稱為“禽獸王朝”,而且無一人活過40歲。
所以人們也笑稱婁昭君自帶“神經病基因”,才導致兒子們一個一個發病。不過真相咱們已不得而知。
【隱匿詩人的老祖,用一生詮釋什么才是不為五斗米折腰歷史小知識陶淵明】
他已五次當官,又五次辭官,一句“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道盡了他的無奈與掙扎。
他隨手寫了一封辭職信,竟成為千古名篇,圈粉無數,真正詮釋了什么叫“不為五斗米折腰”。他就是“裸辭種地第一人”——陶淵明。
提到陶淵明,我們就能想到田園生活。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給人的感覺是那么瀟灑和淡然。
你以為他是隱居世外的高人,而實際上,他又何嘗不是在經歷著你我這般“生活雞飛狗跳,人生一地雞毛”的日子?只不過他做了你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成了活在另一個世界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