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竇嬰和田蚡之間并無矛盾,但卻因為名叫灌夫的閑居將軍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兩人的關系,甚至因為灌夫的拖累,竇嬰被田蚡害死。
灌夫曾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戰爭中,僅帶領十幾名家奴就敢勇闖吳國大營,并且還斬殺了許多叛軍。
在身負多處重傷的情況下,他殺出重圍,此后便被朝廷重用。但他有個酒風不正的毛病,曾經兩次醉酒傷人,其中還有一位竇太后的親戚。從那以后,他便被免去官職,閑居在家。
西漢時期的很多貴族都有這樣的習慣。竇嬰閑居期間,門客眾多,當然這些門客的目的非常明確,都想借助權勢的力量有所作為。結果竇嬰剛剛失勢,這些門客就紛紛轉投到了田蚡的門下。
這一落差使得竇嬰很難接受。而就在竇嬰悶悶不樂時,灌夫卻非常頻繁地前來探望,準備借助竇嬰的外戚身份結交皇族。恰好竇嬰也想依靠灌夫的力量報復那些離他而去的門客,所以兩人的接觸非常密切。
西漢有個規定,喪服在身不能飲酒。有一次,灌夫身穿喪服拜見田蚡,田蚡便隨口說到:“本想和你去找竇嬰飲酒,不巧你有喪服在身,只能作罷。”
其實他根本不想理會這兩個失勢之人。灌夫一看,這是結交丞相的機會,便立刻提出愿意奉陪,至于喪服在身并無妨礙。話已至此,田蚡也就沒再推辭。
隨后,灌夫把此事告訴了竇嬰,竇嬰立刻連夜收拾房間。由此可見,兩人都有結交權貴的心理。結果一番張羅之后,田蚡卻在宴席的當天遲遲未到。
灌夫于是帶著火氣登門邀請。原來田蚡根本沒把此事記在心上,所以灌夫更加生氣。酒宴期間,灌夫便借著酒勁言語冒犯,從此也就得罪了田蚡。
自古以來,若想攀附權貴,必要有所付出。田蚡便是看準竇嬰和灌夫想要結交自己的心理,家宴之后不久,他向竇嬰索要一塊塵埋的土地。
然而,竇嬰卻直接拒絕了田蚡的要求。不難看出,僅憑一頓家宴就想結交權傾朝野的丞相,顯然有些異想天開。
而且田蚡之所以敢公開要地,還有一個原因:竇嬰的兒子曾經殺人犯法,而救他免于一死的正是田蚡。
所以,沒有得到土地的田蚡非常生氣。史書記載他曾說:“我對竇嬰有求必應,而他卻連區區一塊田地都不愿付出。”從此,他決定報復竇嬰。
其實,田蚡并無充分的報復理由,更不可能因為私人恩怨上綱上線。只有把此事上升到公事的高度,才有機會實施有力的報復。
于是,他把矛頭轉向了灌夫。因為灌夫的家族在潁川一帶是地方豪強,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黑惡勢力,當地的百姓對灌夫的家族可以說是深惡痛絕。
而根據當時的法律,豪強是必須嚴厲打擊的對象。再加上灌夫和竇嬰的關系密切,所以田蚡準備以打擊豪強的名義收拾竇嬰。
但讓田蚡沒想到的是,灌夫手中居然也有他的把柄。田蚡曾與淮南王交談,說如果皇帝有一天發生變故,他將竭盡全力推淮南王為皇帝。
淮南王還高興地贈送了田蚡很多黃金。要知道,這樣的談話可是謀反大罪,其威力足以讓田蚡滿門抄斬。
雖然不知灌夫是從何處掌握的證據,但當灌夫亮出底牌之后,田蚡就再也不敢輕舉妄動,而是表面調停和解,暗中處心積慮。
就在此事發生的同一年,田蚡迎娶了燕王的女兒。王太后下詔讓列侯和大臣前去祝賀。灌夫害怕又犯酒后鬧事的毛病,不想參加,但被竇嬰強行拉去。
當時的酒宴有個禮儀,即在敬酒之人敬酒時,被敬酒的必須避席以示尊重。所以當田蚡敬酒時,所有賓客都避席而飲。
然而,當輪到竇嬰和灌夫敬酒時,人們只是跪在膝上,微微躬身。灌夫見狀便心生怒火,于是借著酒勁當眾謾罵了眼前的兩位大臣。而此話一出便立即讓田蚡抓住了機會,因為被罵的一位官員正是王太后的護衛隊長。
而且這場婚宴還有太后的詔命。灌夫在婚宴之上辱罵官員,就是對太后的不敬。以此為由,田蚡當場逮捕了灌夫,同時派人將灌夫的家人立刻入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