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燒雞鋪子里并未呆很久,等著燒雞出爐,拿上剛烤好的燒雞后便離開。
杜言秋不想讓外人覺察到他對這家鋪子的在意,盡可能的保護母親與義父……甚至連母親那雙布滿老繭的手都沒敢摸一摸。
路上,杜言秋主動與姜落落講述了他們母子當年離開上杭后的經歷。
一個在家過慣了舒坦日子,從未出過遠門的女子帶著兒子背井離鄉出外討生活很不容易,許多路第一次走,許多事第一次做,許多難處都要靠自己解決。
杜言秋是有外祖父家的,且不說他母親不想因楊家的事連累娘家,娘家那邊也生怕被他們母子纏上,一早便讓人放出話,與他們斷絕了關系。
母子二人成了無親無故的孤兒寡母,離開上杭后漫無目的地流浪。
不知走了多久,到了江陵府。言秋娘覺得離上杭夠遠,想留在此處落腳。
給人洗過衣,食肆里打過雜,給店家搬過貨,也給蓋房子的人家拉過磚,哪怕力氣不夠,也要拼勁去做。
可這些苦力活干下來也只夠勉強糊口,根本不夠供兒子讀書。
不讀書就更沒有出頭之日。
有一天,言秋娘聽人議論說,有位杜大官人自原配夫人病逝后,多年未娶,原配夫人也不曾給他留下一兒半女。他的同族兄弟便想把自家兒子過繼給他,嘴上說是為他養老送終,其實想鳩占鵲巢,霸占杜大官人辛苦賺來的家業。杜大官人不想便宜了紅眼親戚,對誰家都不肯點頭。
從來不趨炎附勢的言秋娘與兒子商議,想讓他攀上杜大官人,不圖杜家家產,只想有個能好好讀書的機會。杜言秋也不想母親整日吃苦,便答應了。
于是,在言秋娘還正想方設法爭取杜家的差事時,杜言秋主動找到了杜大官人。
杜大官人在查看自家桔園時被一個衣著破舊卻并不臟亂的瘦小男孩攔住,起初他以為是桔園里雇用的哪個農夫家的兒子,卻不想這男孩趁他身邊沒人,竟說只要他能供自己讀書,自己便可為杜家光耀門楣。這男孩還說自己只想要一條讀書路,別無他求。
杜大官人自然不會被這幾句話說動,當是哪家貪財之輩這般教孩子取巧,留下一記冷眼,揚長而去。
杜言秋并不急,他知道自己已在杜大官人心中留下一抹印象。
沒幾日便是江陵府一年一度的詩書會,杜言秋在跑去私塾偷聽課時從夫子與學童的講話中得知。
雖稱“詩書會”,其實并非只有寫詩論書,屆時整個江陵府懷揣各個長處的能人志士都會聚在一起,相互考問,或者給來參會的學子們出題,據說獲得最多夸獎的幾個孩子會被江陵府最好的書院收入門下,并免去一切學資。
這場詩書會由江陵知府主持,出資的是當地幾家富戶,其中便有那位杜大官人。故而在詩書會上,杜大官人也會坐在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