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戈的信很長,絮絮叨叨,如說話一般。
老戈在信的后面說,他只知道姜元盛是漳州人,所以他到了漳州后輾轉了許多地方,吃了許多苦頭,也學了幾分能耐,終于在一鳴書院見到姜元盛。因為他的兒子是書院中受人追捧,冉冉升起的小魁星!
那時,已是十六年前,距離老戈妻兒離世已經過了整整七年。
姜元盛的兒子活得那般耀眼奪目,而他的兒子卻慘死在那個夏日的雨中,不過才六歲。
看著姜元盛有兒有女,闔家幸福。老戈雖然恨,可他也有些不忍破壞那份他得不到的美好。
他曾想,姜元盛見到他后,給他一個理由,說服他原諒為何沒有送還那頭驢,他便可放下那份恨意,去陪妻兒了。
可是,即便他站在姜元盛的面前,姜元盛也認不出他。是他的面容變化太大,還是姜元盛早已將他忘到九霄云外?
后來,老戈曾與姜子卿說話,試探他家的事。姜子卿與他說,二十三年前,他家的生意也差點被那場雨給毀了。
姜元盛與兒子說,他遇到了個好人,借給他一頭驢拉貨,才保證貨物按時送到買家手中。他還說,當年是答應還驢,可是到了鎮子上后,算著時間緊張,便沒敢再耽擱。當時天氣不好,鎮子上僅有的鞍馬店漲了不少租金,他沒有足夠的銀兩支付,只能繼續借那頭驢趕路。心想等這筆生意做成之后,再回去加倍補償那戶人家。
可是第二年姜元盛找到那個村子,見那村子已經毀了,打聽之下得知村民全都遷移外地,大多不知去向。
無法報答恩人,姜元盛只能每年過節時,去廟中為恩人多上一炷香,保佑他們闔家吉祥。
老戈聽后暗自恨笑,他分明交代姜元盛說到鎮子上安頓好貨物后便將驢還給他,他早料到驢馬不好租,只要先保住貨物便是。這姜元盛卻急著賺錢,背信棄義,私自借用他的驢!不愧為置一切而不顧的奸商!
當老戈聽姜子卿說了那些話,反而更恨!
多上一炷香,就能換回他妻兒的命嗎?
托此人的福,這輩子他都與“吉祥”二字分道揚鑣了!
……
可恨歸恨,老戈終究沒有親自下得了手。
姜元盛的錯自然不在他的孩子,可是老戈就想讓他也經歷喪子之痛,余生也同樣在痛苦中度日如年,方能抵得住他的錯!
三年來,老戈看著姜子卿在書院進進出出,設想了無數個要他性命的手段,但全都沒有付諸行動。
他終究還是手軟,時常在夜里獨自悲戚,恨自己的懦弱。
那日他目睹姜子卿被人捅刀,內心也在救與不救中掙扎。
最后,他沒有出手。
他想,自己殺不了人,別人替他殺了。若出手相救如何對得起妻兒?
他做不到親手報仇,也不想以德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