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這么做,是考慮到全球融合才剛剛開啟,很多像是國際學術界這種已經形成自我用語規范的領域,一下子強制變更語言和文字,多少有些過猶不及。
另外,這也是結合了華語的學習難度,給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一定的時間進行緩沖。
省得強制規范令頒布后,蔚藍之心大街上滿是滿嘴發音不標準的“歪果仁”,那特么還不如用翻譯器來的方便。
剩下的聯邦令就不細數了,無外乎是關于軍事、民生、國際關系這些的。
反正這些細節的把控上,有林瑾瑜和小萌這兩大助力帶領的蔚藍聯邦議會去操心就可以。
至于仍然沒有在絕大多數世人面前露面的那位“太上皇”,此時正擱斗牛宮搗鼓著自己的戰利品。
是的,在木衛三軌道上撿了兩天垃圾后,永恒號已經在昨天滿載而歸,重新擁抱了斗牛宮空間站。
為啥去的時候才花了15天左右,回來花了一個多月?
要怪,就只能怪那艘較為完整的埃利達號了。
用機械臂抓著一整艘戰艦往回趕路,相當于讓永恒號原本的推進器承擔了兩艘戰艦的推進工作,推重比下滑嚴重,自然影響了速度的提升效率。
那為啥不瞬移回來?
還是只能怪埃利達號。
誰讓它不能被收納進永恒號的內部,導致進不去系統空間。
除非邱睿把兩艘戰艦“縫合”成一體、嚴重破壞系統大法出來的完美結構,否則就只能這么一路拽回來。
關鍵他想做也做不到。
要知道永恒號的類電子簡并態船體外殼,現在制都造不出來,更別說往上焊不同種類的外星金屬了,倆玩意根本就不是一種東西。
其實就算能做到,他也不會這么做,畢竟不管怎么看,都是把這玩意修好以后借尸還魂,讓聯邦海軍數量翻倍帶來的增益更大一點。
埃利達號要是在天有靈的話,估計會化身嚶嚶怪。
“合著只有我受傷的世界達成了是吧,可做個人吧……”
當然,即便是連吃帶拿,多出來的總質量也不到永恒號的一半,不至于多花一倍多的時間。
另一個導致永恒號航程這么久的原因,在于她稍微繞了下路。
這趟行程起航之時,原本是為了去位于海藍星遠離太陽一側150萬公里開外放置望遠鏡的,是中途引力波探測器接收到異常現象,才中途改變行程。
為了給這趟木星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返程時邱睿自然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
又因為那臺韋伯太空望遠鏡,跟著永恒號升了兩次級后,變成了“通訊與探測”模塊的一部分,并且成為了一種可離體使用的制式探測裝置。
就跟以前攜帶了某種新設備升級后,該設備的數量會因為其使用方式發生變化一樣,已經升到20級的永恒號上,目前有了20只全新的探測衛星。
于是永恒號在返程時稍微繞了點遠路,在木星的拉格朗日l1點上布置了一顆。
不要以為只有海藍星才有拉格朗日點,這玩意的定義是兩個大質量天體之間的特殊穩定點位。
說白了,是個行星,甚至行星大一點的天然衛星都有。
將觀測器放置在木星的l1點上,雖然會直面太陽,不過這里距離太陽比海藍星遠多了,對系外的觀測效果,未必比背著海藍星陰涼的l2點差。
甚至還不止木星的l1,火星的l2l3、以及原定計劃的海藍星l2點等點位上,永恒號都進行了布置,借此機會組建了一條橫跨小行星帶的檢測網,這才導致多花了這么長時間……
此刻,斗牛宮空間站中。
花了一天時間將戰利品分門別類整理并收納好,邱睿將全面消殺的工作交給小萌后,穿著動力甲順著連接著空間站的廊橋前往永恒號。
透過廊橋上涂有熱控涂層的玻璃,他看著近兩個月不見的永恒號巨大的船體,以及下方比永恒號都要大的那艘納達卡級埃利達號護衛艦,不由心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