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支文德此刻心情何嘗不沉重,但他還是不得不強顏作笑安慰高建武道:
“大王,中原漢人有一句古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大王和滿朝文武無礙,待隋軍撤退之后,一樣可以重建平壤城,甚至可以將新的平壤城修得更大更雄偉,足以比肩隋國的大興和洛陽。”
高建武聞言不由苦笑一聲,知道乙支文德只是為了寬慰自已。
畢竟若真是到了那個時候,高句麗百廢待興,有數萬戰死的將士需要撫恤,幾十萬無家可歸的難民需要安置,十幾座沿海城池需要重建,朝廷又能拿出什么錢去重建一座與大興和洛陽比肩的平壤城。
此時此刻,他突然羨慕起了那位身在中原的隋朝天子楊廣了。
因為之前楊廣三征他們高句麗不利,最終導致天下臣民皆反,隋朝險些就此亡國。
可隋朝最終還是挺了過來,如今只是平定了河北,稍稍恢復一點元氣,便能再次出兵征伐他們高句麗,將他們高句麗攪得天翻地覆,民不聊生。
但作為三次隋高戰爭的勝利者,他們高句麗至今都沒有緩過來,面對隋軍的再一次大舉征伐,根本拿不出多少應對之策,只能一味去被動死守,待隋軍士氣和糧草不濟自行退兵。
這一刻,他對隋朝和高句麗兩國之間的國力差距有了一個很清醒的認識。
隋朝的國力可以支撐他們失敗無數次,但只要勝利一次就可以了。
而高句麗可以勝利很多次,但只要失敗一次,便是亡國滅種的下場。
面對這么一個體量是他們高句麗無數倍的對手,他們高句麗當真有贏的可能嗎?
這一刻,高句麗王高建武內心變得異常迷茫。
而乙支文德目光毒辣,很快便注意了他們大王眼中的迷茫,當即猜到了他心中的憂慮,便再一次寬慰他道:
“大王切勿氣餒,雖說隋國國力確實在我們高句麗之上,但大王別忘了,當年鮮卑人的實力不見得在我們高句麗之上。
但他們最終還不是趁著中原內亂的機會,步步蠶食,最終入主了中原,將漢人徹底趕到了長江以南。
如今的情況與當年何等相似,當年鮮卑人正是借著氐族人建立的大秦在淝水之戰敗給晉朝的機會崛起,而如今突厥人同樣對中原虎視眈眈,一如當年的氐族人,而我們高句麗人只需要效仿當年的鮮卑人,蟄伏起來,暗中積蓄力量,待突厥人與隋國斗得兩敗俱傷之時趁機南下,步步蠶食,不斷拉攏漢人的士族為我們高句麗效力,最終一樣可以入主中原,建立我們高句麗人的王朝。”
聽乙支文德這么一說,高建武一顆心頓時振奮了不少,覺得他們高句麗人還是有機會入主中原,一了幾百年來高句麗歷代先王的夙愿。
可就在他們君臣二人商討退敵之策時,一名侍衛卻一臉興奮闖進殿來報:
“大王,莫離支,天大的好消息,隋軍從黃城退兵了!”
什么?隋軍退兵了!
乍一聽到這個消息,高建武和乙支文德都不由愣在當場,久久沒有回過神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