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自已想做的選擇?”
張長遜將這句話重復了一遍,隨即淡淡反問道:
“你們秦大將軍就不怕弄巧成拙,前腳剛將我的兒子送回九原城,我張長遜后腳便徹底投了唐。”
張亮聞言卻忍不住哈哈一陣大笑:
“哈哈哈,秦大將軍跟我說過,若是張通守當真有心為偽唐效力,李淵又何必使出如此下作的手段,非要張通守送唯一的兒子去長安城做人質呢!”
聽到這番話,張長遜不由微微有些錯愕,顯然是從未想過素未謀面的秦昇會如此了解自已。
不過如此一來,倒也能解釋得通為何秦昇不提任何條件便主動將自已兒子張孝謨送回九原城,就是篤定自已無心投唐,一心只想歸隋,將兒子從長安城救走就是為了徹底解決自已的后顧之憂。
可盡管如此,張長遜內心依舊對秦昇充滿了感激。
畢竟知恩不圖報五個字說起來簡單,可世上又有幾人真正做得到呢?
尤其是跟李淵的恩將仇報相比,更顯得秦昇做人光明磊落,胸懷坦蕩。
不過很快,張長遜又神色如常,面色平靜說道:
“我張長遜本就是隋臣,既然秦大將軍奉天子之命討伐不臣,我自然可以將五原郡原封不動交給他。”
說到此處,他頓了頓,又繼續說道:
“只是追隨我那些官員和將士,不知秦大將軍打算如何安置。”
聽到張長遜有獻城投降之意,張亮不由一陣大喜,當即就按照秦昇之間的交代,笑著道:
“秦大將軍說了,張通守與郭氏兄弟不同,郭子和兄弟四人原本是流放到榆林的要犯,殺了榆林的地方官才割據榆林郡自立為王。
秦大將軍為了防止朝廷將來秋后算賬,所以才將他們兄弟四人和以前的下屬安置在河北道保護起來。
可張通守不一樣,你本來就是朝廷任命的五原郡地方官,雖說曾為了保全百姓被迫對突厥人俯首稱臣,卻也是情有可原,有功無過。
更何況,張通守雖說投靠過突厥人,但一沒有接受定楊可汗、平楊天子之類的封號,甚至都沒有自立為王,二沒有勾結突厥人南下禍害中原百姓,就沖這兩點,秦大將軍也要上書天子,親自為張通守表功。
如今東突厥因為兵敗河北,實力已經大不如前,若是張通守愿意,可以繼續做這個五原郡通守,其余官員同樣留用,各司其職,為大隋鎮守河套之地,不讓突厥人或其他草原民族染指半分。”
聽到秦昇不僅說自已有功無過,甚至還讓自已繼續留任五原郡通守之職,張長遜心中一時間又是震驚又是感動,半天說不出一個字。
不知過了多久,他才深深吸了一口氣,連連感慨道:
“我張長遜何德何能,敢讓秦大將軍如此相待。”
隨后,他像是下定了什么決心一般,站起身道:
“秦大將軍如此待我,若是我張長遜再拖三阻四,便是不知好歹了。
就請張尚書回去告訴秦大將軍,我張長遜永為大隋之臣,五原郡永為大隋疆土。”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語氣很是玩味道:
“而且我不會讓張尚書空手回去復命的,偽唐的永安王李孝基,便是我張長遜給秦大將軍的見面禮!”
張亮聞言兩只眼睛頓時亮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