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秦王李世民又一次穿上了孝服。
之所以說又,是因為之前得知他們李家留在關中的皇族宗室都被宋金剛屠戮殆盡之時,他便為這些可憐的叔伯兄弟姐妹穿過一次孝服,以示對他們的悼念。
只是沒想到他剛除下孝服沒多久,綿谷那邊便派使者送來了太上皇的死訊,他不得不再次為自己的父皇穿上了孝服。
本來依照禮制,太上皇駕崩,他這個嫡次子無論如何都是要去綿谷奔喪守孝的,但他卻以要備戰為由,推脫沒有去。
他倒不是擔心他的大哥李建成會趁機對他不利,而是他真的要整兵備戰,準備北上奪回關中。
因為他自從侯君集和王君廓在大散關一敗一降之后,那些本來一直支持他的巴蜀世家大族對他們大唐的態度突然大變,隱隱有要跟他們大唐割席決裂的意思。
想想也是,一個連都城都能丟失的朝廷,還能維系得了多久,又有什么值得他們巴蜀世家大族扶持的價值呢!
正是因為看明白了這一點,李世民知道他們大唐無論如何都要殺回關中,從宋金剛手中奪回長安,以此來恢復巴蜀世家大族對朝廷的信心和支持。
既然侯君集不是宋金剛的對手,自己便只能親自領兵出征了。
只不過他心中很清楚,相對于宋金剛,隋朝才是他們大唐最大的威脅。
他此次率軍北上,怕的不是自己敗給宋金剛,而是怕他在北邊跟宋金剛殺得你死我活,隋軍卻趁機揮師西進,大舉殺入巴蜀。
若是到時候他率軍在北邊辛苦擊敗了宋金剛,奪回了關中,巴蜀卻落入了隋軍手中,那便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有些得不償失了。
可明知如此,他也沒得選擇,只能無奈率軍北上關中,準備與宋金剛決一死戰,一雪前恥。
至于守住關中的重任,只能落到大唐為數不多的宗室李孝恭身上了。
雖說李孝恭算得上是整個大唐宗室之中除了自己之外最有謀略的將領了,但隋朝那邊名將輩出,李靖、徐世勣和蘇烈無一不是不世出的用兵奇才,李世民自然很擔心李孝恭不是他們對手。
可事到如今,李世民也沒有什么更好的人選,只能派人去叮囑李孝恭,要他無論如何都要堅守不出,絕不能讓隋軍踏入巴蜀半步。
只是在派人去見李孝恭之后,李世民心中又是不由一陣扼腕長嘆。
如果當初他的父兄不因為短視逼走秦昇,他們大唐的何至于如此人才凋零,竟連對付一個宋金剛都不得不讓他親自出馬。
只是往事無法回首,如今的他只能將守住巴蜀東門戶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堂兄李孝恭身上了。
換而言之,他已經是將他們大唐最后的希望都押注在堂兄李孝恭身上了。
……
就在李世民即將率軍北上關中之時,東都洛陽卻在準備一場浩大的禪讓儀式。
登基即位只有一年多時間的女帝楊翎,已經決定要將皇位正式禪讓給三歲的太子秦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