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灞橋被驕陽曬得發燙,橋面上密密麻麻的人群簇擁而來,馬蹄聲與車轱轆響攪得塵土飛揚。打頭的李儒撩開車簾,花白的胡須上還沾著漢中的風塵,身旁張魯的弟弟張衛雙手捧著個朱漆木匣,匣蓋上的銅鎖在日光下閃閃發亮。
隊伍剛停穩,李儒便帶著張衛等人上前行禮。馬超快步走下石階,伸手將李儒扶起,語氣里滿是感激:\"先生一路奔波,真是辛苦!這次能說動張魯歸降,全靠先生費心啊!\"李儒聽了,眼神有些閃爍,先偷偷瞄了眼馬超,又扭頭看看站在一旁的董白——只見她睜著好奇的眼睛,正打量著隊伍里的人,便趕緊低下頭,搓著手笑道:\"大王言重了,老朽不過動動嘴皮子,算不上辛苦。\"
說著,他連忙把身邊的張衛往前一推,對馬超說:\"大王,這位是漢中太守張魯的親弟弟,張衛真人。\"張衛見狀,立刻躬身將木匣呈上,聲音恭敬:\"天師道護法張衛,拜見大王。這是天師道的印信,家兄特意命我送來,以表歸順之心。\"馬超含笑接過木匣,輕輕扶了扶張衛的手臂,溫聲說:\"張真人一路辛苦,回去替我多謝張天師的心意。\"
此時橋風吹過,掀起董白的衣袖,她趁機往隊伍后面瞧了瞧,心里正琢磨著那個叫甄宓的女子在哪兒。李儒瞅見她的小動作,嘴角不易察覺地抽了抽,趕緊扯開話題說起漢中的風土,只是那眼神時不時瞄向董白,像是藏著什么心事。灞橋下的流水嘩啦啦地響,映著橋頭眾人的影子,把這六月的暑氣都襯得有些沉甸甸的。
六月的灞橋被驕陽烤得發燙,橋面上騰起的熱氣將人影蒸得扭曲。張衛弓著背捧上朱漆木匣時,匣蓋縫隙滲出的香蠟味混著塵土,嗆得馬超下意識瞇起眼。\"大王請看,\"他掀開匣蓋的手微微發顫,珍珠翡翠堆成的小山里,一方蜀錦帕子壓著張魯親筆的禮單,\"這是天師道為迎親備下的薄禮。\"
馬超接過木匣時,指腹蹭過帕子邊緣的金線繡紋,心里正暗自思忖:張天師果然上道。他望著侍從前呼后擁抬來的十二口描金樟木箱,箱內南鄭美玉雕成的道符在日光下泛著幽藍,忽然想起甄宓娘家遠在冀州,如今兵荒馬亂,怕是難備嫁妝。\"張天師太過客氣了。\"他含笑撫過禮單上\"黃金千兩\"的朱批,只當張魯是體貼甄宓,連這份心意都替他周全到了。
\"天師說冀州路遠,\"張衛躬身時,袖中滑出串珊瑚朝珠,\"特意命漢中代備了王妃嫁妝。\"他指向橋邊停著的百輛花軺車,車輪碾過的車轍里滾出顆瑪瑙瓔珞,\"就說這對和田玉并蒂蓮,可是蜀中工匠耗了三月才打磨成型。\"馬超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見車駕周身鑲嵌的南海珠在烈日下灼灼發亮,越發明覺張魯\"上道\"——連車駕裝飾都按甄宓喜好來,當真是心思縝密。
正說著間,三輛鎏金紹車突然碾過石板橋。為首那乘的鮫綃紗簾被風掀起角,隱約露出臨窗梳妝的人影,鬢邊金箔裁成的洛神步搖輕輕晃動。張衛連忙拱手:\"大王,未來王妃已到。\"眾人目光齊刷刷投向紹車。
馬超望著三輛并排停在橋頭的鎏金紹車,指腹無意識地碾著腰間玉佩,心中有些疑惑,怎么三輛紹車?中間那乘車帷繡著洛神賦圖,風掀起簾角時露出銀線勾勒的驚鴻游龍;右面車轅掛著八卦紋銅鈴,與張魯獻的天師印暗合;左面則垂著蜀錦帷幔,也是奢華無比,馬超來不及多想,上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