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荊州,討伐曹操的輿論恰似熊熊烈火,愈燃愈烈,聲浪一陣高過一陣,大街小巷都彌漫著對曹操種種行徑的熱議。劉表敏銳地捕捉到,起事的時機已然成熟。
這一日,荊州城布置得莊嚴肅穆。祭壇之上,香煙裊裊升騰,各類祭品整齊羅列。劉表身著華麗莊重的服飾,率領著荊州一眾文武官員,神色凝重地登上祭壇。眾人虔誠地朝著天地四方祭拜,剎那間,鐘鼓齊鳴,肅穆的氛圍籠罩著整個荊州城。
祭拜結束后,劉表轉過身,面向眾人,手中展開一篇早已精心備好的討曹操檄文。他清了清嗓子,隨即大聲宣讀起來,聲音洪亮激昂,每一個字都清晰有力,仿佛要確保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檄文至天下:漢室不幸,皇綱失統。逆臣曹操,包藏禍心,篡國弄權,為禍社稷,罪惡滔天,人神共憤!
昔日,先帝劉辯,英明睿智、賢達有為,本可成就中興漢室之大業。奈何曹操居心叵測,暗中施展奸計,致使先帝之死疑點重重、蹊蹺莫名。宮廷之內,血腥之氣彌漫,先帝正值年富力強之時,卻突然崩逝,其中隱情,天下人皆心知肚明乃曹操所為!此乃曹操第一大罪!
再者,劉協繼位,看似順應天命,實則是曹操陰謀操控的結果。曹操憑借權勢威逼利誘,強行扶立劉協,將其淪為手中傀儡。劉協得位并非出自正統,實乃曹操篡奪漢室江山的第一步!如此欺天罔地之舉,此為曹操第二大罪!
曹操更是以‘奉天子以令諸侯’之名,行竊國之實。他挾持天子于許都,假借天子詔書,肆意征伐異己,擴張自身勢力。諸侯們畏懼他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天下百姓生靈涂炭,漢室疆土四分五裂。曹操妄圖憑借一己之力,篡奪漢室江山,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為曹操第三大罪!
今,吾劉表,身為漢室宗親,目睹曹操如此惡行,豈敢坐視不管?謹奉先帝遺詔,集合荊州之眾,愿與天下仁人志士,共舉義旗,討伐曹操,恢復漢室正統,還天下以太平!望各路諸侯,響應號召,同仇敵愾,共誅此賊!”
劉表宣讀完畢,神情莊重地將檄文展示給眾人,那檄文上的字跡雖略顯陳舊,但紅色的印璽卻依舊鮮艷奪目,彰顯著其權威性。
隨后,劉表提高音量,高聲說道:“此檄文將傳布天下,愿天下諸侯及有識之士,與我一同共誅曹操這逆賊!”
檄文被迅速抄錄數十篇,信使們快馬加鞭,即刻將其送往天下各個角落。一時間,這篇檄文如同風暴一般,迅速在各地蔓延開來,所到之處,無一不引起軒然大波。
沒過幾日,袁紹之子袁耀率先在壽春響應。袁耀廣發告示,言辭懇切地表示愿追隨劉表一同誅滅國賊曹操,字里行間盡顯對曹操的憤慨以及對興復漢室的堅定決心。壽春城內,百姓們議論紛紛,對袁耀此舉,有人支持,認為這是正義之舉;有人擔憂,害怕戰爭會給當地帶來災難。但無論如何,這一聲勢已然形成。
又過了半月,袁紹在河北響應。袁紹本就坐擁冀州、青州、幽州等地,勢力龐大。他召集麾下將領謀士,在營帳中慷慨陳詞,表示要與劉表一同起兵,共討國賊曹操。袁紹的話語擲地有聲,極大地鼓舞了軍心,軍中士氣大振,士兵們紛紛磨刀霍霍,迫不及待地準備奔赴戰場。
而此時,劉表也做出了軍事部署。他決定讓劉備出兵兩萬,文聘出兵四萬,共計六萬大軍,從荊州出發,直進潁川郡。袁耀響應起兵后,則從壽春進發,挺進譙郡。袁紹這邊,此次由袁紹親自掛帥征伐,點顏良、文丑、張合、高覽四將為四方大將,共起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氣勢洶洶殺向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