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嬌和胡雨微聽說蘇言讓朱斌去當修理汽車的修理工時都覺得不可思議。
蘇言怎么會想要朱斌去學修理汽車呢,就算以后轉正了也不是什么吃香的職業呀。
修理工又臟又累,跟貨車司機比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就算是讓他去學開車,也不可能讓他去學修理工吧,而且以蘇言那種愛干凈,又要面子的人,這完全不像是她能干出來的事兒。
她該不會以為修理工跟別的技術人員一樣,可以拿專業技術員的工資吧。
陳嬌和胡雨微對蘇言這種做法嗤之以鼻,認為她根本就是不懂行情,看到哪里有招聘,就病急亂投醫了。
兩人的丈夫,一個是鋼鐵廠的正式職員,一個是汽車運輸隊的貨車司機,這地位和前途怎么看都比一個修理工強好幾倍。
遇到蘇言,兩人還假惺惺的勸蘇言,還是讓朱斌回來種田比較靠譜,至少賺工分朱斌可是一把好手,別人拿十個工分,他可是拿十二個工分的牛人。
蘇言只是淡定的說:“有一項技術傍身,以后怎么都不會餓死。”
也許現在修理工不被重視,可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以后專業的修理工,去任何汽車廠都是稀缺人才,都是高工資待遇,若是技術過硬,拿八級工的工資也不是不可能。
況且蘇言查過這個世界的發展和一些法律法規,就算不去汽車廠,自己開一家修理廠,也是被允許的,修理廠干的是技術活,靠手藝賺錢,不算資本主義,也不是投機倒把。
別人只看到修理工的工作有多累有多臟,卻看不到這個工作未來的潛在市場和需求。
可以說是前景非常好的一個工種,未來大有可為。
不管別人怎么說,朱斌也已經去做學徒工了。
開始的時候肯定會做一些打下手的體力活,但只要多看多學,是肯定能學到真本事的。
為此,蘇言還特地去了一趟已經被封閉的圖書館,別人想不驚動任何人進去很難,但蘇言想進去卻很簡單。
她去圖書館單純就為了找機械類的書籍,最好是能找到一兩本關于修車方面的書籍。
但她也不抱希望,畢竟這個時代的汽車也在起步階段,有沒有相關書籍,都是問題。
蘇言快速的掃過一眾落滿灰塵的書架,在機械類書籍中,幸運的發現了一本y國汽修類書籍。
她將書籍抽出來,翻了翻,確定以朱斌的文化程度,應該是看得懂的,就放心的放入了空間中。
又找了好幾本機械類的書籍,不單單是修理汽車,還有修理鍋爐,修理縫紉機,修理拖拉機等的相關書籍。
大多數都是生活中能看到的機械,反正都要學修車,不妨也看看這些東西如何修理,說不定一通百通呢。
朱斌還不知道,以后他幾乎沒有私人時間,全被蘇言安排看書實踐去了。
蘇言在家里帶孩子,偶爾掌廚做菜,只要有朱貞在,洗碗的活都輪不到蘇言。
自從蘇言送了蛤蜊油給她,許多蘇言的活,朱貞都搶著干。
朱斌不習慣住宿舍,每天堅持回來。
就算走一個半小時,他也不覺得累。
每天能看到老婆女兒,他就有動力,不管在運輸隊受了什么委屈,他都能承受。
剛開始學習,別人是不會在意他的,頂多就是讓他打下手,干一些雜活。
想學真正的技術,還沒到時候。
也就四五天,就走了好幾個學徒,他們都覺得是上當了,對方根本不是真心想教他們學東西。
甚至有的人在走之前,還跟修理師父大吵一架,認為對方分明就是找免費勞動力,一點有用的知識都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