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里面所蘊含的技術難題卻是一個不少。
要不說是航天是一個多學科協同合作的學科,能源、材料、物理、化學等學科都在這上面有所體現。
這樣的要求,要是拿給航天科技集團的話,恐怕會被他們認為是癡人說夢,或者是在為難他們。
但是,在王東來這里,就不是這樣了。
費了一點時間,王東來就完成了相關設計圖。
在設計的時候,他還專門避過了一些目前技術無法實現的地方。
要么是銀河科技做到的,要么就是兩大航天集團可以做到的。
這個月球探測器,更加適應太空環境,在保留了所有的功能之余,重量也達到了最輕。
一些電子器件也經過了專門設計,增強了對輻射以及低溫和高溫等惡劣環境的抵抗能力,確保探測器在月球上進行探測的時候,不會因為外界環境的惡劣而出現問題。
至于說是多功能機械臂和太陽能光伏面板以及電池能源管理系統,就更加簡單了。
銀河科技在開發無人機業務的時候,也專門養了一支團隊在進行機器狗等機械裝置的研發。
而光伏技術,就更是國內的強項了,放眼全球也是最強的。
最后的電池能源管理系統,更是不用多說。
當王東來拿出這一款探測器的設計方案的時候。
銀河科技自己的研究員們都是一副理所當然樣子,并不意外。
然而,鄭工和齊工卻是震驚異常。
把手里的設計方案翻來覆去地看了很多遍。
兩人都是專家,要不然的話,也不會前來銀河科技進行合作事宜。
可就是因為兩人是專業人士,所以完全能夠看得出來,這份設計方案的精妙。
整體透露出一種設計之美,簡潔異常,增一分減一分,都會影響整體的美感。
更關鍵的是,這份設計方案所呈現出來的探測器,功能也極為強大。
說實話,鄭工在看了這份設計方案之后,心里更是一緊。
因為,他在心里和航天科技的月球車設計方案進行了對比。
答案卻是王東來所設計的這一款探測器更為強大。
要知道,航天科技的工作人員都是相關專業領域的人材,如此多人,共同研發出來的技術。
結果卻比不上王東來一個人的研發成果。
這要是說出去,誰聽到了都會覺得這是一個笑話,還不好笑。
王東來可沒有理會兩大航天集團的震驚。
把探測器完成了之后,王東來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面。
4月26日,將會在京城舉辦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
王東來拒絕了全球數學家大會,但是卻沒有拒絕這個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
原因倒也簡單。
數學可以改變世界,但是全球數學家大會就改變不了。
而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如果利用好了的話,就能成為一個改變世界的契機。
這一次的大會的主題,正是‘ai生萬物’。
銀河科技正好就是目前國內公認ai技術最強的公司。
這個最強,并不是銀河科技自吹自捧的。
而是經過消費者和同行公認的。
人工智能手機助手,不是銀河科技第一個搞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