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朱檀額頭,又摸摸自己額頭。
“是你發燒了還是咱發燒了?那是八百.萬?兩銀子?”
朱標忍不住皺眉道:“十弟!父皇面前不可妄言,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呢?”
朱檀看向朱元璋,笑道:“父皇,這便是兒臣要跟您解釋的事情!”
朱元璋看著朱檀,深吸了一口氣。
平復了一下情緒。
點頭道:“你說吧!”
朱檀笑道:“父皇,敢問大明有多少人口?”
朱元璋看向朱標,帶著考教似的道:“太子,給你十弟說說!咱大明有多少百姓!”
朱標笑道:“洪武十四年的時候,父皇曾命戶部清查過一遍全國人口,共有戶數1065萬余戶,實有人口5983萬余人!”
朱元璋點點頭,道:“這個人口數,不一定是最準確的,畢竟,那些混賬富戶搞不好會隱瞞人數。
何況,底下辦事情,難免有紕漏,再加上這四年,天下少有動蕩,估計人口還有不少增長!
咱覺得,大概6300萬左右,是合理的!”
朱檀笑道:“那父皇知道,人每年該吃多少鹽嗎?”
朱元璋想了想,道:“大概10斤吧!怎么也得10斤!”
朱檀看向朱元璋,笑道:“也就是說,咱大明百姓,一年可吃鹽六萬萬三千萬斤!但現在每年的鹽稅能收上來多少?只有區區257萬兩!父皇,這個數,您就從未想過嗎?”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咱怎么可能沒想過!可是你把天下百姓想的也太富了吧,鹽的價格那么貴,百姓們怎么可能全都吃得起!
何況還有私鹽販子無孔不入,那些該死的東西殺之不盡,天下百姓又怎么可能全都吃官鹽呢?”
朱檀笑著看向朱元璋。
“一錢四分銀子一斤的鹽,天下百姓自然是吃不起的!
那么,四分銀子一斤的鹽,百姓們又能否吃得起呢?”
朱元璋看著朱檀,忽然瞪大了眼睛。
朱標也是微微一陣失神,隨后反應過來。
滿臉震驚,看向朱檀。
原來如此!
朱元璋驚道:“原來,你的鹽賣了低價是人那些吃不起鹽的百姓也都能吃得起鹽了!
這樣的話你的鹽自然就賣得更多!
所以賺的銀子也才多!”
朱檀笑著點點頭。
朱元璋皺眉道:“戶部給咱算過你的成本,一斤鹽大概要核算到5分銀子!畢竟你要獲取鹽引,還要制鹽,你現在不是賣多少賠多少嗎?便宜有什么用!”
朱檀笑笑,道:“戶部那些人怎么可能核算得明白兒臣的制鹽成本!他們連兒臣怎么制鹽都不知道!”
聽到這話。
朱標忽然道:“原來如此!十弟!長蘆鹽場之前停產,是為了改變制鹽方法?”
朱檀笑著點點頭。
“大哥聰明!”
朱元璋聽到這話頓時皺起了眉頭。
“錦衣衛怎么連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上報!”
朱檀笑道:“錦衣衛手下人或許報了,但是那些家伙盯人謀反和忠心與否或許是把好手,對于制鹽方法改變這種事情,只怕不大了解吧!
或者說他們就算知道了,也未必敢報給父皇!”
朱元璋點點頭。
其實這也是在所難免的,畢竟錦衣衛的設立并不是為了事無巨細地監察一切。
如果那樣的話,得把他這個看情報的皇帝累死。
當然是只撿一些重點上報,譬如說朱檀府上發生了什么變化、結識了什么人,跟什么人交談,交談的內容是什么.
至于說長蘆鹽場的制鹽方法發生改變這種事情,蔣瓛想必也不敢隨意上報。
畢竟以他的想象力,恐怕很難想到,皇上會關心一個鹽場的制鹽方法改變。
朱元璋緩緩道:“也就是說,你現在讓長蘆鹽廠的制鹽方法發生了改變,所以才能生產出質量那么好的鹽,并且產量還那么大!竟然可以供得上全國使用!”
朱檀笑道:“父皇英明!”
朱元璋問道:“如此的話,那長蘆鹽場制出能供得上全大明用的鹽,成本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