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讀書人說怎么考,那便怎么考好了。
結果,這些讀書人也最終得償所愿。
科舉制度成為了只考察儒學經典的考試。
儒學一時間大放異彩,成為當時社會上最崇高的學問。
其他學問則被擠壓的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無論是學習什么東西,只要不是跟儒學有關的,甚至只要不是四書五經,都被人們認為是異端和雜學。
到了明朝宣德年間,朝廷正式規定,只有八股文才是唯一的作答問題,這也更加禁錮了人們的思維,從此,華夏相比較于西方開始漸漸被追趕甚至落后起來。
最為明顯的,就是明朝中晚期,甚至要仿制西方的火炮火槍,才能保持自己的先進性。
要知道,在之前,中國在古代軍工科技領域,可一直都是遙遙領先,獨一檔的存在。
至于后世更為拉胯的大清,就更不用多說了。
而現在。
對于朱檀來說。
就是一次改變科舉考試的機會!
明朝的科舉考試分為五級。
分別是童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而在此之前。
童試、院試、鄉試三級考試已經結束。
如今,來自全國各地的舉人齊聚應天,主要是在準備會試和殿試。
這一次的考試已經等了太久。
要知道,上一次科舉考試還是在洪武四年。
當時的朱元璋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就發現經過科舉考試選出來的人,在實際能力上并不怎么樣。
反而讓他十分嫌棄,所以暫停了科舉考試。
大多數時候,都是采用察舉制的方法來選拔人才。
若是朱元璋愿意,甚至連當時負責收糧的糧長都能做到尚書的位置。
但是隨著這些年朝廷人才的逐漸缺乏,朱元璋決定,還是要重新啟用科舉考試。
否則,不夠他殺的。
并且規定,今后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辦一次。
這樣的話,就能給朝廷湊出更多人頭和稻草人了。
起碼在洪武朝是這樣.
朱檀看向朱元璋。
忽然道:“父皇,兒臣對這科舉考試也有幾分興趣,能否在這里旁聽一下?”
之前的考試也就算了,但是對于院試和殿試,朱檀還是想要改變一下的。
最主要的點就集中在考試內容上!
起碼也要加上法律、軍事、科技、數學等等領域的東西!
這樣的話,一方面可以讓整個社會興起對對自然科學和軍事、司法等等學問的研究。
另一方面也可以讓科舉制度更好地服務國家,不至于讓天下所有讀書人都埋頭在儒學這一條路上。
反正自己是荒唐王爺,說什么話,做什么事,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朱檀心中忍不住想著。
最重要的原因是,朱檀知道,僅憑自己一個人是很難掀起整個國家的變革的!
如果想讓大明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進步,那就不能只是在生產力上做一些改變!
未來注定是要連生產關系、社會制度都要發生改變的。
如果還是一直只維持老朱設立的那些初始制度的話。
未來,無論自己在生產力上做出多少改變,即便是有了新式的火藥、甚至發明出了蒸汽機、應用上了電,那些封落后的制度依然會拖著大明在未來落后!
而那些自己帶給大明的東西,也很可能成為異族崛起的巨大助力!
所以,必須改革大明的制度!
而制度變革,最先要改變的,一定是思想!
現在科舉制度還在創立階段,一切改變都還有機會。
在這個節骨眼上絕對不能讓科舉考試只考察四書五經,那樣的話,自己未來要改變人的思想將會更加困難重重。
朱元璋聽到朱檀對科舉感興趣,頓時大喜!
他原本就是想將朱檀培養成輔政親王的!
但是最近以來,朱元璋對朱檀的表現已經越來越沒信心了。
畢竟,朱檀現在不管是發明火藥、青霉素,還是讓長蘆鹽場賺了史無前例多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