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仁孝皇后去世后,掌管后宮的竟然是太子妃張氏。
雖然朱高熾只做了十個月皇帝,但那之前,他也算是大半個皇帝了。
朱檀對朱標正色道:“大哥!若是其他事,你勸我,我定然是聽的!但是科舉制度,事關我大明千秋萬代!決不能就此退讓!”
朱標見朱檀如此固執,忍不住怒道:“怎么如此不識大體!現在還有外臣在呢,這事你急什么?你就不怕激怒父皇嗎?”
朱檀聽著朱標聲音拔高。
心中忽然想起一句話。
如果現在說出來,無論如何,老朱也不會怪罪自己吧?
隨后。
朱檀用極為洪亮的聲音說出了這句話。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大哥!今日之事,我必須要據理力爭,絕不能允許科舉制度就此定下來!”
聲音落下。
滿座皆驚!
宋訥、吳伯宗、吳沈三人互相看看。
滿臉驚愕。
朱檀的話落在他們耳中。
頓時讓人有一種渾身毛骨悚然的感覺!
一下子。
魯王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就高大起來了!
宋訥忍不住眼眶濕潤,心中澎湃,抑制不住情緒,眼中泛起淚光,顫聲道:“殿下之言,正是士君子之節,為國家利益,可以舍生取義,此乃忠臣之至言也!
吾輩當共勉,為國家鼎盛盡力而為!”
言罷,深深一拜,示以致敬。
吳伯宗感慨道:“殿下之言,實乃振聾發聵!便是之前對圣人之道有什么意見,下官也愿意一聽了!”
吳沈長出口氣,擦擦額頭冷汗。
感嘆道:“醍醐灌頂!醍醐灌頂啊!殿下這一句詩,真是我輩楷模!足以流傳千古!”
說著。
吳沈向朱檀深施一禮。
“受教了!”
何止是三位大臣。
便是朱元璋聽到這話,也仿佛瞬間被擊中一樣。
渾身麻嗖嗖的。
緩緩回過神來,朱元璋咂摸著這句話。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隨后,猛地看向朱檀,雙眼放光。
“檀兒!好志向!你既然這么說,咱便給你機會!你說科舉不能只考四書五經,那便說說該考什么,咱準你今日暢所欲言!說錯無罪!”
朱標被朱檀反駁的啞口無言。
最終,對朱檀道:“好十弟!為兄受教了!”
朱檀心中長出了一口氣,還以為搬出這句詩來鎮不住你們呢,沒想到還是有作用的。
其實。
朱檀的擔心純屬多余。
中華文脈,源遠流長。
無論什么時候說出的這種千古名言,放在任何時代的中國,都會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特別是家國情懷,更是刻在中國人血脈里的根和魂。
朱檀眼見眾人都看著自己,準備聽自己的高論,緩緩道:“兒臣謝父皇恩典!”
說著。
朱檀看向眾人,侃侃而談。
“兒臣以為,科舉考試應當與時俱進,拓寬其領域!
非但是四書五經,更應包含數學、物理、化學、法律、醫學、軍事等知識!
此舉乃為挑選真正全面且具備實際治國能力的人才。
若只囿于經典,恐怕將培養出一群只知書達理而無實際才能之士。”
宋訥、吳伯宗、吳沈三人雖然方才對朱檀還好感滿滿,甚至欽佩不已。
但現在,聽到朱檀的話,頓時臉色難看了起來。
剛才朱檀話里話外就瞧不起這些讀書人不通實際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