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治本之道!
光是這幾個字都足以讓兩人瘋狂了!
畢竟,無論朱元璋還是朱標。
兩人,一個是大明的開國皇帝。
另一個,則是大明的太平儲君。
不管是誰,都跟飽學鴻儒們交流過無數次治國之道了。
這里所謂的飽學鴻儒,不是只會空談,不懂實踐的讀書人。
是那種真正有本事的先生,譬如朱升、劉基、李善長,乃至于宋濂等等。
這些人,遍覽史書,又經歷了元末明初的時代變遷、朝代更替。
從治世到亂世,再從亂世到治世的經歷,讓他們的學問和眼界都極為高明。
也因此,他們對于土地兼并的認知,同樣十分清醒和深刻。
平日里在跟老朱父子交流的時候,也經常提醒他們要加強對土地兼并的管控,防止重蹈前朝覆轍。
當然,在交流的過程中。
朱家父子也會向這些人請教,到底該如何防止土地兼并。
然而,正如老朱后來所做的那些事情。
都只能延緩土地兼并,卻根本無法治本!
而那些先生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能告訴老朱的建議,甚至還不如今日朱檀提出來的幾個建議來得好。
這也讓朱元璋和朱標都曾經生出過一種絕望的心思。
這天下,無論怎樣防微杜漸,走到盡頭,終歸是要亡的。
老朱為此瘋狂地修了一遍又一遍皇明祖訓,同時,還對大明的百姓進行了極端的人身控制!
譬如戶籍制度、里甲制度、路引制度、海禁政策.
戶籍制度規定了百姓父輩從事什么工作,下一代也要繼續從事什么工作。
種地代代種地、制鹽的代代制鹽、做工匠的一直做工匠、當兵的永遠當兵。
這就是帶著一種天真的理想,指望百姓們的結構始終不發生變化,以此來阻止王朝周期律的生效。
再譬如里甲制度,每110戶為一‘里’,每一里由男丁最多的10戶出人擔任‘里長’,其余100戶為編為十‘甲’,每甲10戶。十甲為保,設保長。
嚴密的基層治理和連坐制度,讓各地都不敢收留異鄉人,也不會容忍鄰居們的不法之事,同樣是為了維護基層穩定。
路引制度和海禁政策的執行,就是為了限制百姓的人身自由。
歷朝歷代,土地兼并到了一定程度,都會出現大批活不下去的流民。
他們手里沒有土地,勞力又養不活自己,最終,這些流民就會成為整個王朝的掘墓人!
朱元璋作為元朝的掘墓人,自然十分清楚流民的威力,所以,也在這上面嚴防死守。
但是,盡管制度設計已經嚴格到近乎變態了。
朱元璋心里還是清楚。
這天底下再完美的制度,也需要執行才有用!
他不會天真到以為設計好一切,就可保大明萬世太平!
相反。
他越是設計出層層制度,越是焦慮未來一旦奸邪橫行,子孫不孝可怎么辦!
這已經在前朝的無數次實踐中被反復證明了!
土地兼并,百姓破產,狼煙四起,天下大亂.
這個千百年難以被打破的死循環,始終像個大石頭似的,壓在老朱心頭!
現在。
朱檀一開口,卻說可以治本!
這簡直讓老朱無法相信!
但隨著朱檀給出幾條高明至極的建議后。
老朱心里又生出了幾分期待。
萬一。
老十真的沒有吹牛呢?
朱標作為太子,跟老朱的想法差不多。
甚至朱標還在心中暗暗祈禱,十弟這一次一定要靠譜啊.
若是真的可以打破土地兼并的魔咒,未來,大明的前途不可限量!
自己說不定可以成為比肩唐太宗一流的存在!
如此也算對得起父皇期待!
當然,朱標可能不知道,歷史上的太宗,多多少少都有些問題.
譬如漢太宗漢文帝,藩王出身,“諸呂之亂”后即位,得到皇位全靠撿漏。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就不用說了,弒兄殺弟、逼父退位。
宋太宗趙匡義,燭影斧聲,千古之謎。
明太宗更不必提,后來都被不肖子孫改廟號為成祖了。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同樣存在不小的爭議,主要是有不少人認為多爾袞才是努爾哈赤指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