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陛下…”
魯三低著頭,聲音顫抖著,仿佛生怕朱元璋會反悔似的。
“念在你為國奉獻,朕特許你,轉為良籍。”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這魯三,不過是區區一個乞丐,竟然因為朱檀幾句話,就從賤籍變成了良籍?!這簡直是聞所未聞!
陛下這是什么意思?難道真的要取消賤籍制度?
朱元璋沒有理會眾人的反應,揮了揮手,淡淡地說道:“退朝!”
下朝后,文官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對著朱檀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這魯王殿下,真是膽大包天,竟然敢當著陛下的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
“可不是嗎?這賤籍制度,自古以來便有,豈是他一個毛頭小子說取消就能取消的?”
“哼,我看他就是嘩眾取寵,想要博取好名聲罷了!”
與文官們的冷嘲熱諷不同,武將們對朱檀的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
“哈哈,魯王殿下真是痛快!那些酸腐的文官,早就該治治他們了!”
“可不是嗎?依我看,這科舉制度,就應該改一改了,那些只會吟詩作對的家伙,上了戰場,連雞都不敢殺!”
“吳王殿下,您可真是我等的知己啊!”
朱檀被一群五大三粗的武將圍在中間,聽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吹捧,只覺得哭笑不得。
……
花開兩枝,各表一枝。
御書房內,龍涎香裊裊升起,卻驅不散一股凝重的氣氛。
朱元璋坐在紫檀木雕龍的椅子上,眉頭緊鎖,長嘆一聲,仿佛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
“父皇,您消消氣,氣壞了身子可不值當。”
太子朱標在一旁溫言勸慰,親自為朱元璋斟上一杯熱茶。
“標兒啊,你說說,你十弟今日在大殿上說的那些話.”
朱元璋接過茶杯,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捉摸的情緒,“究竟是對是錯?”
朱標沉吟片刻,腦海中浮現出朱檀在大殿上那慷慨激昂的模樣。
十弟的性子,他這個做兄長的最清楚不過,平日里看似玩世不恭,但心中自有溝壑。
“回父皇,”朱標抬起頭,目光堅定,“兒臣以為,十弟所言,不無道理。”
朱元璋猛地抬頭,眼中精光一閃:“哦?說來聽聽。”
“父皇,您想想,我大明立國之本是什么?”
朱標不疾不徐地說道:
“是那些年年科舉選拔出來的文官嗎?不,是那些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沒有他們,哪來我大明江山?!”
“那些酸腐的文官,滿口仁義道德,卻只會紙上談兵!”
朱標越說越激動:
“他們可曾想過,邊關將士們為了保家衛國,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可曾想過,那些戰死沙場的將士們,他們的妻兒老小該如何生活?”
朱元璋沉默不語,只是靜靜地聽著,眼中閃爍著復雜的光芒。
“父皇,兒臣并非要否定科舉制度,”
朱標語氣稍緩;
“只是覺得,我大明選拔人才,不能只看出身,更要看能力!十弟今日之舉,看似魯莽,實則是在為我大明開辟一條新的道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