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貢院鐘樓的大鐘接連鳴響了七次,這才停下來。
大鐘自鳴。
此前幾次大鐘自鳴,都是在貢院文會,或是大儒妙手偶得引發的,在鄉試中出現這樣的異象,在大乾立國以來,這還是頭一次。
在場的所有士子都抬起頭,望向大鐘的方向,沒想到有人竟能在考場上做出傳天下的詩文,才氣引發大**鳴,這大鐘是亞圣文寶,三年未鳴,在場的士子全都得以聆聽,這也是難得的機緣,足可以頂得大半月的苦修。
唐伯虎頭皮發麻。
這次鄉試,他本來躊躇滿志,帶著考取解元的心思過來的。在他看來有威脅的幾人無非是揚州來的幾位同年,余子揚詩詞一道雖然厲害,但策論,制藝未必精。可萬萬沒想到,在考場上,竟然有人能做出一首傳天下的詩文,有珠玉在前,這一次鄉試的詩詞評分會被拉高到什么程度?自己的兩首詩又會被打成什么評分?
乙中?乙下?
不甘之中,卻也有幾分羨慕。
能以一篇詩文,引發亞圣文寶共鳴,才名轟傳天下,讀書人到了這種地步,又夫復何求?
在詩成的同時,明理樓上的五位考官齊刷刷的站起來,難以置信地看著余寧所在的方向。
“傳天下,傳天下……”喜歡讀孟子的林姓考官幾乎說不出話來。說來也慚愧,他十二年前成為大儒,可這十二年來,別說傳天下的詩了,便連達府的詩都沒做出一首半首來。
王弼吐出一口氣道:“正是如此,大乾立國數百年,論起作詩,幾百年來恐怕也只有這么一個余子揚,驚才絕艷,后生可畏啊。”
“希望他的制藝和策論也能如作詩一般好,這樣的人才,若是不能立于朝堂,未免太過可惜。”另一個考官也有同感,點頭說道。
王陽明笑著搖搖頭,沒有說話。
此人還是沒了解一首傳天下詩詞的意義。
一首鎮國詩在半圣手中便能鎮壓國運,一首傳天下的詩句在他手中更是動輒能攪動風云雷電。若是制藝和策論能有這般好,那這樣的人也便不再是人了。
是圣哲。
這也是他一生都在苦苦追尋的境界。
看上去雙鬢已有霜白,卻并未折損陽明先生半分舉世無雙儒雅風流,他輕輕一笑,嘆口氣。
“難啊。”
……
考棚中,簡陋的桌板承受不住傳天下詩詞的重量,啪嗒一聲斷裂開來。
一紙千鈞!
余寧接住宣紙,抬起頭,和虛空中的俠客虛影遙遙對視了一瞬。
跟之前見到的李廣虛影沒什么區別,這道俠客虛影纖毫并現,恍若真人,持續了片刻后,緩緩的消失不見。
過了片刻,才有一小吏匆匆忙忙的趕過來,了解了緣由之后,敬畏的看余寧一眼,沖他拱了拱手:“余子揚果然名不虛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