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這首驚蛟龍的詩詞其實心里沒什么底,只是潛意識覺得可以,想試試罷了。
可沒想到這條蛟龍跟孝子賢孫似的,居然就biu一下的竄出來了。
另外一邊,丁度面色鐵青,手指悄然捏緊。
這次他同樣帶了一首詩過來,本想著等余寧把詩寫出來之后,趁機打壓他的文名。可沒成想到最后卻連詩都沒能拿出來,句容雨災便一掃而空,事情就這么結束了。打壓一個舉人怎么就這么難?!
不過捫心自問,自己的畫藝不過平平,別說一首詩,一幅畫驅散百里雨云,便是十首詩十幅畫都未必可以做到。
他吐了口氣,干脆不去看那小子。
眼不見心不煩。
只聽一聲猙獰咆哮,崖外紫氣升騰,伸上來一顆巨大的頭顱,那頭顱似龍非龍,似蛇非蛇,仰頭發出一聲咆哮,吐出滾滾的紫氣,一雙金黃色的眼眸緊盯余寧等人。
古書記載水虺、山蟒五百年化蛟,蛟千年變真龍,但這條蛟年歲頂多不過兩百,卻分明已經有了些許真龍的征兆。
動則興云吐霧,云氣翻滾,洶涌如同怒濤。
大雨再次“嘩”的一聲落下來。
王陽明淡然與蛟龍對視一眼。
以他為圓心,雨水朝外面層層炸開,好像是半空中開了一朵白蓮花。
那一瞬間,他朝著懸崖外面一腳踏出。
身形輕飄飄的掠過了所有人。
余寧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便連丁度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蛟龍還在向上盤升,周身散發著強大的血氣,飛撲向了首當其沖的王陽明。
金黃色的眼眸中露出了幾分戲謔和殺機。
但是它很快就猛然睜大了眼睛,露出一副疑惑的眼神。
那個看起來渺小的螻蟻,竟然一步不停的升入高空,跟它的距離還在不斷拉近。
王陽明在半空中站定,一字一句念道:“吾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蛟龍。”
攤開右手,一絲金黃色的才氣聚集在他的手中,不斷凝結。
片刻之后,手中已經凝結出了一把五尺長的才氣古劍。
通體金黃,吞吐著劍芒。
在場眾儒生都看得心神搖曳,就連丁度也概莫能外,他身為大儒,見慣了大場面,此時都臉色蒼白得厲害。
《藍田異志》上曾經寫道:儒釋道三教至境,儒家圣人一身浩然正氣接通天地,動輒能憑虛御空,口含天憲。舉動回山海,呼吸變霜露。王陽明既然能憑虛御空,憑空凝結出一把才氣古劍來,雖然還沒到口含天憲的程度,但應該也差不離了。
誰能想到這個兩年多以前還在貴州龍場驛當一小吏的王陽明竟然有這樣的實力?
那條蛟龍昂首怒嚎,嘶吼咆哮,似乎也感受到了威脅,朝著王陽明猛撲過來。
王陽明根本不理睬它的示威,握住才氣古劍,輕描淡寫的一劍揮出。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