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拿著小號的圭筆,畫出人物左眼的上眼線,隨即調整筆上顏色,畫出內眼角。
他略微后仰,看看畫面效果,緊接著畫出人物右眼的上眼線和內眼角。
因為位置不同,明暗有差異,所以幾乎畫幾筆,都需要調整顏色。
直接畫法的細膩程度,受到顏色層數的限制,在深入刻化過程中,一些形象需要盡可能一次完成。
這也是姜哲想要試驗的效果。
筆畫沒有辦法進一步細致,顏色層數又受限制的情況下,能否用筆畫的外沿線,也就是輪廓,以及內部顏色的變化,來形成特殊的寫實效果。
這種寫實效果,如果湊近觀看,就會發覺,并不是特別寫實,甚至和現實有一定的差異,當觀察距離遠一些,達到最適合的觀賞距離,就會形成逼真的視覺效果。
這種效果,與印象派的畫家用一塊塊兒的筆觸不同。
姜哲需要的是比罩染技法,和超寫實更逼真的效果,所以他需要實驗。
秦教授看了一會兒,發現姜哲畫畫速度變慢,技法與之前不同,明顯是在做驗證,就好奇的湊近一些。
姜哲注意到秦教授在看自己作畫,他也想請人幫自己找問題,所以,繼續作畫。
秦教授看著姜哲剛剛點在畫面上的一丁點兒顏色。
筆觸外延和現實中的形象有差異。
外延線形成的弧線,與幾個銳角。從近處看,就像一塊兒不規則的顏色,內里略有一點變化,但是稍微離遠一點觀察,就會形成很有趣的視覺效果,再離遠一點,這效果就會更柔和。
他越看越有興趣,甚至不斷變化位置觀察效果。
知道姜哲暫停作畫,開始休息時,他才問:“這就是你考慮的寫實技法?”
姜哲說:“我想把人物造型變得更有特點。再把筆觸外形與顏色內部的變化,盡可能的歸納,變成成畫筆能表現的形象。
雙管齊下,希望能做出更好的現實效果。”
秦教授說道:“不錯,這個辦法倒是很有意思,如果你能實驗出結果,也許真能闖出自己的道路。”
剛才,他看了姜哲作畫,他也受到啟發。暗自模擬,如果讓自己畫,能不能做到?
但是仔細回想,如果沒看姜哲的作畫過程,自己能不能想到這一點呢?
捫心自問,自己恐怕還真想不到。
姜哲休息片刻,繼續投入寫生,還有很多細節需要磨合。
油畫顏料本身的質地相對粘稠厚重。如果要畫細節,需要用稀釋劑或者調色油。
但大多數的調和劑,并不會讓顏色變得像水一樣流暢。
所以,調色劑需要改變,技法也要適應新的變化。
姜哲從系統獲得的技法中,選擇了一種方案,進行改良,讓顏料變得稀釋,流暢,這里借用了部分古典油畫的技法。
不記得自己畫了多久,他聽到胡老師宣布下課,讓大家休息。
姜哲這才停筆,看看畫面。一下午的時間過去,只對頭發和人物面部的一部分進行細致刻畫,畫面還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刻畫。
看起來進度似乎是很慢,有了新思路并且實踐,過程再慢,也感覺很充實。
他仔細的清理好工具,提著工具箱,和同學們打了聲招呼,離開畫室。
有些同學留在畫室繼續作畫,還有人跑過來看姜哲的作品。
“姜哲的畫,好像和以前又不一樣了。”
“這次是從局部入手,一次性刻畫完成。”
“這樣畫,會不會搞亂整體的效果呢?”
“他的繪畫能力強,應該不會出現顧此失彼。”此時,天色漸暗,畫室里的光線慢慢變暗。
班長打開了教室的燈光。
正在看姜哲作品的一位同學,發現開燈之后,姜哲作品中,經過細致刻畫的地方,一下子變得更加真實。
“班長,能不能先把燈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