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人主攻的專業方向不同,但是一些水彩或者國畫小品,還能拿得出手。
姜哲覺得,如果隨大流,那就很沒意思,所以他選了張對開的水彩紙,要來畫板,快速的給紙張噴水,固定四邊。
等著紙張干燥的時候,用來打腹稿,準備工具。
現場觀摩的人,看到姜哲準備水彩工具,還選了尺寸較大的紙張,紛紛過來圍觀。
很多人在參加這類比會時,會畫自己最拿手的,也就是適合表演的題材。講究一氣呵成,要帥氣。
圍觀者看熱鬧,看的是表演,如果表演的帥,會獲得喝彩,如果演砸了,那就有意思了。
姜哲選了尺寸較大的紙,想在短時間內完成,難度會增大。
穩重的畫家通常不會做此選擇。
姜哲準備好顏料和畫筆等一應工具,用手試了試,水彩紙已經半干。
他用鉛筆在紙上畫了幾條長線,分出空間塊面之后,便拿起大號板刷,蘸著檸檬黃顏料,開始鋪底色。
細膩的水彩顏料被刷到了紙上,在水和膠的作用下,快速暈散。
緊接著,藍色,褐色等幾個大的色塊兒,也被先后畫到紙上。
姜哲在鋪底色時,用筆極快,不同顏色相互銜接,向周圍擴散,并且融合。
有經驗的人已經看出來,姜哲準備畫一幅室內的景色,而且就是展廳入口時的場景。
姜哲在構思額時候,一時想不到畫什么,便想試一試把剛剛看過的場景畫下來。
這幅畫以前廳為主要空間。遠景是入口的門和落地窗,中景是展廳、墻壁,近景則有人物,擺放禮品的長桌,花卉等等。
姜哲一手拿寬板刷,快速的在紙上鋪色,另一手拿噴壺,偶爾章畫上噴水。他幾乎不調色,每一次用的都是原色,全靠幾種顏色在交融。一些細節不可能在初始階段就畫出來,所以,當下的畫面,有些混沌模糊,還有些顏色過于鮮艷。
在外人看來,紙面的顏色越畫越亂,越來越重。
有的人皺眉,有的人交頭接耳,還有的人覺得這小伙子太能裝,可能回翻車。
秦教授等人看過姜哲的水彩畫。雖然明白筆會的限制,但他們更相信姜哲的水平,所以能平靜的觀看。
大量的顏色鋪就,姜哲趁畫面濕潤,拿了一張電話卡,刮掉部分紙面色彩,有時是刮出塊面,有時刮出一條線或幾個點。
這種刮的技法,會刮掉表層顏色,露出紙的顏色以及少量底色,形成淺色效果,比單純的留白更加自然。
很快,陽光投進展廳以及少量燈光的效果,就出現畫面上。
這些刮出來的造型,簡約概括,把畫中的效果提亮,也讓主題更突出。
一些線于面的走向,會把觀眾的視線,引向畫面中心。
在刮的過程中,姜哲并沒有讓畫面自然干燥,為了畫面保濕,還會用噴壺補水。
以往,他會把干畫法與濕畫法交替使用,但他想畫點不同的效果。
在他的構想中,畫面只要沒有完全干,無論哪怕畫錯,也可以補救。
姜哲很快在畫面增添了第二遍顏色。有的造型半干,有的顏色很快模糊。
他沒有著急改動,而是繼續刻畫。
原本一些畫好的效果,因為顏色擴散顯得有些模糊。
很多人看到這里,覺得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