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依舊按照自己的節奏補充色彩,任由顏色擴散,偶爾會刮掉一點顏料。
待到大部分顏色鋪成完畢,畫面效果已經顯現。
畫中的室內光源,來自于自然光的暖光和室內的冷光。
深色的地板和護墻板,在姜哲的筆下變成了暖色,人物和其他物品形成的光影,變成了冷色,整體色調似乎比現實中的色彩,略微暗一點。
姜哲開始用干凈畫筆沾水,減弱部分色彩,然后精細刻畫部分主要物像,同時突出光線的作用。
畫中,一些人正在參觀展覽,每一個人物的面貌因為水和顏色的作用略顯模糊,只能看清他們的動作衣著以及大概的發型。
有一些人物,經過刻畫,能隱約看出年齡。
此時,眾多圍觀者才看出一些門道。
姜哲開始小心收拾畫面。有一些物像則保持模糊的狀態,有一些形象被逐漸刻畫的清晰。
他還會給畫面點綴上一些比較明亮的色彩。類似花朵,燈光等物像。這些色彩在整幅畫中,呈現寶石般的光澤。
姜哲保留的部分模糊效果,此時才能看出作用。
等到畫面開始干燥,效果產生微妙變化。
整體色調變淺了一分,原本模糊的地方,在清晰物像對比下,神奇的變成了溫潤透的效果,甚至有了一種空氣感。模糊的地方反過來襯托出主要物像。
原本一些不知道起什么作用的色彩,恰好形成點綴或次要形象。
姜哲停筆,觀察畫面。
展廳中人頭攢動。燈光與自然光共同作用的氣氛,用水彩畫營造的恰到好處。
“好,畫的好。”也不知是誰先喝彩,很多人開始紛紛稱贊。
也有人平開始評論,畫中某個物像,是用了什么樣的技法,這種表現方法如何如何。也有人評論姜哲對畫面的把控能力。
姜哲沒被評論影響,等畫面徹底干透,自己判斷,對這幅畫還算是滿意。雖然有些地方畫的過于急了,但沒有偏離最初的設想。
幾個熟悉的老師,走過來點評。
“你開始畫的時候,大家看的糊涂,畫到一半,我們大概看清楚一點些,直到你畫完才完全看明白。”衛老師說道。“你把濕畫法的特點,發揮的十分出色。”
“姜哲再開始的時候,就考慮到一些顏色的安排。從開始到結束,幾乎每一筆的每一層的顏色都起到了作用。”一位美院的老師評論。他還指點自己帶來的學生要注意看哪些地方。
在場的人,基本都從事書畫行業,看到這種技巧,仍舊感到佩服。
經完成筆會展示的年輕畫家,也湊過來觀摩。
程黎看到姜哲的作品后,說道:“今天真是準備不足,早知道你畫這么精彩的作品,應該拿個錄像機,把過程錄下來,當做研究資料。”
“對。下次要準備的齊一點。”
“以前只看到姜哲的油畫,沒想到你水彩也這么厲害。”
“我看,以后就專攻水彩吧。”周圍的人七嘴八舌的評論。
這是開完座談會的老師們,紛紛來到了筆會現場。
邢理事聽說姜哲畫了一幅尺寸較大的水彩,就走過來一看究竟。
他看到畫的瞬間,心中一動。(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