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的工人們,已經輪番休息了幾次。
姜哲一直在專注的作畫。
作畫過程中,始終有同學在觀摩。
這張畫上,細膩粗獷的筆觸并存,既有寫實的描繪,也有大膽的概括夸張。
畫中近景,有幾個休息的工人,略遠一點的位置,是工人們正在維修的容器,視線延伸能看到工廠的建筑輪廓。
畫面中,用厚重的筆法,描繪工廠的氣息,工人的質樸敦厚,光線與環境對比強烈,有種淋漓酣暢的感覺。既有姜哲自己的繪畫特色,也有這個時代的審美印記。
負責帶隊寫生的老師們,在各個寫生地點巡視。
協調寫生的工會組長,一直陪著魏老師。
他們走到姜哲所在的寫生地點,一一查看所有學生的作品。
“這位同學畫的好。”馬組長看了姜哲的畫,悄悄對魏老師說道。
魏老師也小聲回應:“他在我們學校的學生中,是這個——”他豎起了大拇指。
為了這次寫生的順利,魏老師也不厭其煩的陪著聊天,聊些與藝術無關的問題。
此刻,趁著這位組長去看其他學生作品的時候,魏老師可以靜下心來看姜哲的作品。
他看到姜哲已經準備停筆,就說道:“你這張畫,敘事性和繪畫美感都很好,但是,和你以前作品的風格有些差異。”
姜哲說道:“我想把對工人工作的感受畫出來。”
“當下,很多人開始認同繪畫語言的獨立性,提倡擺脫敘事。你怎么反而強調其敘事?”魏老師說道。
姜哲解釋:“敘事,或者繪畫語言的獨立性,我覺得不應該成為限制。繪畫首先重視的是感受。這些工人的工作,給了我觸動,我就畫這種感受。是敘事還是繪畫語言,都要符合我的畫面要求。
我想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繪畫語言更美,還是敘事更重要。”
他知道這位魏老師喜歡后印象派的繪畫,所以,只是講自己的想法。
“可以繼續試一試你的想法。”魏老師愿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接著,兩個人就聊起了對于參展作品的題材選擇。
說實在話,魏老師雖然在藝術創作上,有自己的堅持,但是看到姜哲在參展賣畫這條路上連續獲得成功,心里著實羨慕。借這個機會,交流一下,希望能夠獲取到一定的經驗。
不知不覺一上午的時間過去。
老師們召集學生,通知大家可以自行選擇在哪里吃午飯。在午飯之后還可以休息一會兒。
學生們已經是成年人,不需要像中小學生那樣安排。
學生們可以去工廠食堂,交費吃飯,也可以選擇去工廠外面,找飯店吃飯。
為了節省時間,大多數師生選擇在食堂里吃飯,只有少部分比較挑食的學生,選擇吃自己準備的午飯。
工廠的食堂飯菜質量和藝術學院食堂旗鼓相當,因為工廠有一些重體力勞動,所以,飯菜油水方面略勝。
姜哲買了兩個菜,西紅柿炒雞蛋,豬肉熬白菜,再加饅頭白粥。
他和同學們一起吃飯時,聽到幾個比較活躍的人聊起午休時間的打算。
“寫生的時候,我已經看到廠里的沙灘了,沙子特別細,特別白,不比海水浴場的沙子差,而且水特別清。”
“我看到堤壩的石頭縫里,還有小蟹子。中午的時候,咱們去抓蟹子玩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