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通話之后,姜哲打電話給最熟悉的畫具老伴,讓他幫自己訂購材料。
為了留有余地,他定制了雙倍的材料。
一個小時后,米勒就把相關資料,傳到了電子郵箱。
姜哲用電腦查看資料。
資料非常詳細,包括會員以及俱樂部的照片和信息。
照片中,有俱樂部成員們聚會活動的場景。
俱樂部位于一個小型的酒莊。
酒莊內有葡萄酒種植園,風景優美。
俱樂部室內,是典型的美式鄉村風格。
姜哲觀察俱樂部的每個成員的照片。
俱樂部成員的人數有16人。也就是說,團體肖像畫上,至少要出現包括米勒在內的16個人。
等待材料的時間,姜哲開始畫素描草稿,打算先觀察艾米掌握每個成員的相貌特點。
米勒的形象他很熟悉。其余15個成員,他準備給每個人都畫一幅素描稿。
第二天,他完成了16幅單人的素描肖像。
第三天,畫具店老板,送來材料。
姜哲繃好畫布,就開始考慮繪畫的構圖安排。
期間,他反復比對倫勃朗的兩幅作品——杜爾醫生的解剖課以及夜巡。
解剖課也是倫勃朗的名作。
這幅畫,人物位置安排巧妙。中心人物的色彩豐富,細節刻畫完整。周邊的人物,雖然都有特定的光源做映襯,但重要性被無形的削弱。
姜哲研究對比兩幅作,除了觀察繪畫的痕跡和步驟,也在學習倫勃朗尋求突破的思路。
從解剖課到夜巡,這兩幅畫的光影和構圖,差距極大。
倫勃朗在解剖課這幅作品獲得成功后,應該希望在新作品中,再一次的實現突破。
他選擇在新作品中,簡化光源。
杜爾醫生的解剖課這幅畫上,每個人臉上都是特殊光線,看起來很完美,符合當時社會的主流審美。
這種安排方式,也有問題。
每個人臉上都安排特殊光線以后,就會失去重點,甚至很多觀眾會去注意解剖臺上,沒有光也沒有血色的那個素材。
相比之下,夜巡這幅作品,畫家只安排了兩道光,讓觀眾們瞬間就能分辨,看到,誰是主角,誰是龍套。
簡化光源的好處是,可以讓整幅畫有一種整體感,充滿了舞臺效果和戲劇性。
當然,這類突破,也有壞處。
團體肖像畫的中的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是配角。
不過,姜哲不擔心這個問題。
這幅畫出資人,應該是米勒。
盡管米勒對自己說,希望把每一個成員都畫的很完美,但是姜哲很快根據自己的理解,安排畫面構圖。
他很快設計了幾種構圖方式,力求用一個合適的場景,把每個畫中人物安排妥當。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