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件事他自己就可以決定,但是他知道如何和喬治相處,所以做出服從的姿態。
喬治拍了拍他的手臂,笑著說道:“你做決定就好。”
他又看向姜哲:“我建議你對這件作品,進行一點改動,然后再做成青銅的雕塑。
我聽米勒說,你本來就想做多種嘗試,對嗎?”
姜哲點頭,詢問喬治有沒有具體的建議。
喬治詢問:“你有沒有去過大都會博物館?”
“去過兩次。”
“對那里印象怎么樣?”
姜哲說道:“我感覺,大都會是在對標盧浮宮的場館,里面藏品很豐富。”
米勒笑著說:“沒錯,是這種意思。你有的,我就要有。
但是,大都會博物館是一個由商人們建立的博物館。從建立之初,就沒有像其他博物館那樣,只購買不出售。相反,博物館有過多次出售藏品的事情,對于如何豐富館藏既執著,也很靈活。
對于你的這件雕塑,我的建議是增加細節。其實,只要加寶冠和帶有翅膀的靴子,就符合珀爾修斯的形象。
然后,做成青銅的雕塑。如果我覺得成品足夠美,就會向大都會推薦。”
姜哲驚訝,喬治居然還有這個能力,同時也覺得喬治的眼光不錯。
自己審視作品的時候,也覺得有點兒像切利尼的雕塑。
他沉吟片刻后,答道:“首先謝謝您的賞識。如果以一件作品為基礎,做成兩件類似雕塑,會不會有點自己抄襲自己的嫌疑?”
喬治答道:“你知道印象派的興起,除了歐洲人的推動,還有誰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嗎?”
姜哲搖頭:“我不知道。”
喬治說道:“米國的經濟或者說米國經濟的騰飛,促進了印象派的發展。”
“愿聞其詳。”
喬治緩緩進行描述。
“每當有新的經濟興起,總有新的潮流出現。
米國的經濟興起之后,大量的有錢人開始去歐洲購買藝術品。大量的古典主義一些被博物館收藏。很多作品已經不可能流通。
于是,印象派的畫作趕上了潮流。
他們的作品很快被炒成高價,被賣到了美米國。
你可以發現,盧浮宮和大都會博物館,有一些類似的印象派作品。
據我所知,當時的很多畫家會以同一個素材,創作兩幅甚至更多的作品。其中一幅送去沙龍或博物館博得名聲,另一幅就賣高價,保證自己的生活。
很多畫家都做過,你不必擔心。”
姜哲覺得這個建議,可以嘗試。
喬治繼續說道:“這件泥塑做成大理石雕塑之后,你再做修改。我之所以建議你多做一件青銅雕塑,是因為,在大都會有類似題材的雕塑。
你的作品放進去,人們自然就會把雕塑進行比較,無論結果如何,對你來說都是提升了名氣。”
姜哲聽明白建議,覺得可以借這個機會,嘗試完成系統任務。
考慮片刻,就答應按照喬治的建議,進行改動。
喬治立刻打電話,幫姜哲聯絡工藝更好的工廠。(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