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拜訪克里教授時,與教授進行了一次長談。
克里教授不但出席收藏儀式,還在建議姜哲可以考慮讀雕塑專業。
他的理由是,雕塑看起來冷門,但是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在西方社會中還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
姜哲表示會認真考慮。
儀式結束后的第三天,他和汪真提前結束紐約之旅,這帶著禮物和邀請創作的訂單,返回首都。
之所以提前回國,是因為汪真和姜哲都接到了美術協會的邀請。
因為姜哲的作品被收藏,在國內圈子里穿的沸沸揚揚。
美術協會希望借助這件事情,增加一些業績。
姜哲考慮到還要在國內的圈子里混,也不好拒絕邀請。
回到首都,二人立刻來到協會。
協會對這類工作,早有關成熟的方案。
在宣傳協會工作成績的時候,無形中幫姜哲打響了名氣。
很多人以前不認識姜哲的人,如今已經知道,有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被國外博物館收藏。
這一過程,與姜哲在紐約的名氣變化過程很像。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姜哲這個名字,是因為雕塑,就以為他的專業是雕塑。由此產生的誤會,讓姜哲花了不少時間去解釋。
忙完在首都的宣傳,姜哲回到濱海,配合學院的宣傳。
姜哲的別墅,陸續迎來許多的客人。直到半個月之后,別墅逐漸恢復平靜。
姜哲放下了這件事,開始全力準備讀研的各種資料。
對于他來說,語言觀不是問題,參加考試就行,真需要認真準備的是作品集和面試。
為了增加申請的成功率,他把被收藏的作品資料進行整理,準備陳述的文稿。
準備作品期間,他沒有放松學習積累,
他抽空為佳士得在紐約的總部,以及汪真在首都的畫廊,各做了一件雕塑。
這兩件雕塑都是以運動員作為素材。
他擅長寫實風格創作,所以重點表現雕像的力量和運動感。
某個周六的上午,姜哲準備好畫紙,拿著鉛筆,準備開始新的創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創作構思已經比較完善。
他想把在紐約參加聚會時的一些瞬間,作為素材,進行創作。很多畫家曾經表現過紙醉金迷的場面。
姜哲打算畫出不同的感受。
鉛筆在紙上畫出一根根線條,筆尖摩擦,發出沙沙的聲音。
紙上,一個人物形象漸漸呈現。(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