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順著老師指點,看到畫面中,被乘客拿在手里的《濱海晚報》。
“標題“城市更新“四字用了木刻字體。這是老版本,現在的報紙,已經改了,他畫出了印刷的效果!“
“你們看中間這個消防栓!金屬質感強烈,份量感十足!”
“左邊是歷史,中間是現實,右邊,是未來嗎?”有人看出了姜哲的創作意圖,但看不明白右邊畫的某些元素。
“把一些不同時空的物品,擺在一幅畫中,算是表現未來?”
有人開始爭論,包括老師們。
有些參觀者,帶著家里的孩子,孩子們注意到畫中的動物和植物形象,被生動的效果,逗得笑出聲來。
因為畫面中的元素太多,不管是專業人員,還是愛好者,都能從中找到感興趣的內容。
一小時后,嘉賓們看過所有的作品。
除了確實有事,急著離開的幾人,大家都準備參加接下來要舉辦的座談會。
學院的老師們,按照要求,來到美術館的會議室,和嘉賓們,以及藝術圈的從業者,開始座談。
姜哲和部分學生,也參與座談。
學校院長做了發言后,文化部門的代表接過話筒:“……我們在這次展覽的很多作品中,看到了對城市文脈的傳承創新“他扶了扶眼鏡,“非常符合我市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主題。“
接下來,幾位發言的嘉賓,畫家,分別指出了展覽中的優秀作品和亮點。
有人說創新,有人說傳承,當然,也有人說起一些參展作品的問題。
其中有幾位的發言,點到了姜哲的作品。
座談,就是有問有答,也有討論。
主持人請姜哲和一位研究生代表,說說自己的創作。
姜哲剛才抽空看了系統頁面,從展覽開始,自己的榮譽值在快速增加。
為了收獲更多的榮譽值,這次發言,也要好好發揮。
剛才,他已經對原本的稿子,做了改動。
輪到姜哲發言,他簡單回顧創作歷程和思路。
“……時間是藝術的元素之一。就像這組畫里的老門牌,二十年前是現實,現在是歷史,二十年后“他停頓片刻,說道“或許會被遺忘,或許會消失,或許成為某部科幻電影的布景靈感。“
姜哲沒有講空話套話,而是說了很多實際的操作和思考。
發言結束,博得熱烈掌聲。
座談會結束,姜哲有開始參與應酬。
直到中午,有了空閑時間,他再次打開系統。
榮譽條上的游標,有了明顯的移動。(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