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義自然是這次主攻的將軍這個家伙負責拜占庭帝國的戰場已經有多年了,而且這戰場上大部分的勝利都是他打來的,雖然中間有些事情回去了,其實按照他的說法,誰來打都是可以的,以往我們是以少勝多,現在擁有那么多的軍隊,就算是合著眼睛也能夠打贏這場仗。
對于他說的這個話,軍隊內部很多將軍都是表示贊同的,畢竟從太子殿下開始,東征西討我們就取得了無數的勝利,在戰場這個地方,我們這些人也是有足夠的話語權的,不管我們的敵人如何變化,也不管他們有多少的數量。只要是我們能夠從容地走向戰場,勝利就如同麥子一樣,容易收割。
但是對于這些人所說的話,李象是絕對不敢茍同的勝利如果那么容易獲得的話,那我們每年還花那么多的軍費進行訓練干什么?大家直接找個地方歇著,等打仗的時候把你們給運過來,直接送到戰場上就去了,反正按照你們的說法,我們的勝利是極其容易的,沒有必要花費巨額的代價。
當其他的將軍聽到李象所說的話之后,這才意識到自已的言論是多么的可怕,幸虧僅僅是在上層進行傳播。如果要是傳播到各地的話,對他們來說絕不是個好事,傳播到下層的士兵當中,很有可能會產生一些驕兵的思想。
還有最可怕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可能會減少戰爭撥款。
現在李象管理的朝政非常明白戰爭對一個巨大的國家來說意味著什么不管你處于一個什么狀況,戰爭都是要繼續進行下去的,而且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已經是打成這樣了,中間退縮的話對我們的打擊太大,所以無論發生什么事情,戰爭撥款都是要及時給的。
但這是在李象掌握朝政的情況下,萬一要是有一天李象不掌握朝政了呢,換了某個文官集團的人可就麻煩了。那些文官集團的人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朝廷當中有一批武將說了算文官和武將之間的斗爭已經延續多年了,不管是哪一位統治者都要為這些事情而感覺到頭疼。
一旦要是文官集團的人獲勝了,他們會大幅度的削減戰爭撥款,那個時候各地的將軍恐怕就要哭了。誰也不會說換成任何人都能夠取得這場勝利了,誰都會說有各種各樣的條件,所以在那種情況沒有發生之前,李象必須得讓他們懸崖勒馬才行,省的因為你們那張破嘴讓我們的兄弟也跟著吃虧。
李成義把手下的軍隊分為6路,大軍每路大軍各有自已進攻的城市,按照李成義給他們的指示,發揮你們最大的攻擊力,每天都要有新的報告上來,當然在我們收獲勝利的時候,拜占庭帝國也在收獲著失敗。
我們每天收到的消息是哪座城市被打成了什么樣?是哪個將軍又率領他手下的士兵來投降了,是我們又掌握了哪塊區域?
反觀拜占庭帝國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收到的消息正好跟我們相反,是哪塊區域又讓大唐軍隊占領了。是哪個將軍又背叛了我們的國家,是我們多少民眾流離失所離開了原來的城市之后大家也不知道前往哪個方向。因為周邊到處都是大唐軍隊。
拜占庭帝國啊,面對這樣的局勢,最終也只能是做出了分兵的打算,按照他們皇帝陛下原來的想法,主力部隊應該去打主力部隊各地的防守部隊干自已的事兒,跟大唐帝國來一次總的決戰,反正輸贏就這樣了。沒有必要繼續延續下去。
可是大唐帝國完全不會干這樣的事兒,經過一些參謀將軍的計算,在聯合當地的一些條件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此次會戰超過10萬人參加的話,我們的傷亡數字將會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如果要是我們分散進攻的話,將會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
對于這樣的一個數字李象是絕對相信的,當初李象攻打吐谷渾的時候,就想起了把這些數據都收集起來,讓后方的人也好好分析一下,這也就是所謂的大數據部門,別看他們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但是他們所得出的每一個結論,對于整個戰場來說都是極為有用的。
從最開始進攻的時候,李象就說過我們的確是需要勝利,但是我們需要勝利的過程當中,更加需要的是我們士兵的戰損比減少一場戰爭如果要是靠著士兵的性命才能夠獲勝,那么這場勝利不要也罷,這話是李象當著很多人說的。
當初說這個話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屑一顧,認為李象擺姿態擺的有點過了,哪場戰爭不是靠著士兵的性命堆起來的呢?一將功成萬骨枯,咱們的老祖宗早就把戰場給總結過了,難道你的戰場跟我們老祖宗的完全不一樣嗎?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也算是明白過來了,人家李象當初是怎么說的,現在就是怎么做的,你們的戰場自然是靠著士兵們用命換回來的,但是看看李象所主持的戰場,基本上每次占粉筆都是非常驚人的。而且在制定戰術計劃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最顧慮的就是士兵的性命。
主帥把士兵的性命裝在心里,士兵們難道就不感激嗎?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士兵們也是士為知已者死。該做的事情一樣都不少,他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讓自已的將軍可以跳出來獲得更大的封賞。而將軍們看到這樣的事情之后,下次制定作戰計劃也就會更加在意他們的生死,這是一種良性促進。
在這種良性促進之下,大家更會把這一切給記住,對于所有的人來說,這都是非常不錯的一件事情,如果要是跟別人說起這個事,或許別的國家的人都不相信,因為他們從來都不在乎普通士兵的生死,戰勝了之后的加官進爵才是最主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