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明明活過一世,沒有喝孟婆湯,明明記著前世往事,明明有跟她現在的年紀并不相稱的閱歷和知識!
“不管怎么說,還是小心那個女人吧,你不是她的對手,她來的目的也不單純。”夏昭毅下了結論,拖著劍走遠了。
花妮繼續摸蛤蜊,腦子里卻盡是夏昭毅說的這番話。
她雖然不像福字那樣認為李慧英一定是個好人,可也并不能夠將她想象的跟夏昭毅說的如此這般壞。
今天海里潮上來的蛤蜊真是不少,沙蛤,只要把殼里的沙子催吐干凈,就是什么調料不放,在鍋里煮開就吃,也鮮美的很。
這種蛤蜊在花妮年輕的時候,海邊多的如牛毛,海市上也是一車一車的拉著這種沙蛤販賣,一兩塊錢一斤,什么人都吃得起。
等到花妮過了中年,不過一二十年的光景,這種沙蛤變成了缺貨,一斤飆漲勢到七八塊錢,大點的甚至賣到十五六塊錢,還不時常有。
就像海腸子,多的時候沒人正眼看它,也不覺著有多好吃,一旦撈沒了,價格就水漲船高,可以跟鮮海參媲美了。
人的嘴,是無底洞,把什么都能吃沒了。這是上世花妮在孤兒院里,孤兒院的姆媽媽跟她說的。
一點也不夸張,就是這么回事。
有的村民在沙灘上用小扒籬挖沙摳蛤蜊,海妮嫌那樣慢,費力氣,便跟喬智華一起站在淺水里,彎下腰去水里摸。
這樣省事,摸的也快也多。
花妮拿的小木桶里已經裝了大半桶蛤蜊,而她周圍的村民們,最多也不過弄了小半桶。
幾個眼紅的婦人便湊過來,陰陽怪氣:“喲,妮兒,倒底是不一樣,是海神娘娘跟前的童子呢,都在一個地方摸東西,我們摸不著,就都到你手里了。”
花妮也不跟她們爭辯,笑嘻嘻的從桶里抓出來一把胳膊,往她們桶里拋進去。
村婦們便又都不好意思起來,這個說要送點腌青菜給她下飯,那個說要送些地瓜面餅子給她嘗鮮。
花妮也都笑嘻嘻的答應著,人情往來可不就是這樣,你給別人點好處,別人給你點甜頭,你要是推三阻四不要,下回人家也不敢再要你的的,慢慢就生了罅隙,互相之間的關系就不那么友好,人情便也慢慢的斷了。
“妮兒呀,你有什么辦法讓這蛤蜊把肚里的沙吐干凈?反正我每次煮的時候都是吐不干凈的,我家那口子為這事罵了我好幾回了。
現在我撿著蛤蜊回去,都是先煮出來,然后再拿水洗干凈里面的沙子,可這么一來,又把里面的鮮味洗沒了,還是挨罵。”一個婦人虛心的向花妮請教。
如今花妮做飯做菜的手藝在門溝村流傳開來,村婦們沒有不知道她手藝好的,家里來人來客總是會來家里討教。
花妮也不吝嗇,有時候教她們火候,有時候干脆跟系統買點調料送給她們,就說是師傅傳的秘方子。
年景好起來,村民們的生活有望,吃的也逐漸豐盛,不再是添飽肚子就成,村里的婦人們又開以大起了肚子,準備繁衍后代,花妮每每看在眼里,都覺得十分欣慰,因為這樣的生活,她,是出過力盡過心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