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笙閑著也是閑著,隨口給她們科普了幾句。
其實大多數老外對東方的事情并不關心。
哪怕香江回歸這么多年,在他們眼里還是個模糊的概念。
就像普通人怎會關注非洲哪個國家又分裂一樣,壓根不在意。
斯蒂芬接著話題一轉,壓低聲音說道:
“杜,據我了解,九位評委里有七位都很看好《四月三周兩天》,金棕櫚基本沒懸念了。
你們的《通緝令》呢,四位評委比較欣賞,
但除了張漫玉外,其他人能不能投你們,不好說。”
“不過嘛——”
他頓了頓:
“如果你愿意把歐美地區的發行版權賣便宜點,我可以幫你爭取一座銀棕櫚獎。”
杜笙聽了也不意外。
歐洲三大電影節,表面高冷,其實背后全是人脈與利益的博弈。
尤其是戛納,圈內都知道這里就是個“電影交易所”。
評委中有張漫玉坐鎮,再加上斯蒂芬這位評委會主席的影響力,確實機會不小。
他想了想,反問一句:
“斯蒂芬先生,你說的銀棕櫚……具體是哪種?”
斯蒂芬笑了:
“你可真是明白人。”
原來戛納的銀棕櫚其實分好幾種:
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評審團特別獎、最佳劇本、藝術貢獻獎等等。
對《通緝令》來說,像最佳女配角之類的獎項不太現實。
主要目標集中在男主角、導演和評審團特別獎這三項。
前世這部片獲得過奧斯卡、mtv電影節、土星獎等提名,本身票房成績又擺在那,足以證明它的杰出之處。
這次戛納要是py一番,說不定還真成了。
若只是降低一點歐美版權費,那代價也不算大。
“提莫導演沒跟你說嗎?”
斯蒂芬繼續解釋:
“每次頒獎其實都是資源分配的過程,不可能樣樣占盡。
你們最好集中火力攻關一個方向。
提莫選的是最佳男主角,所以你趕來還算及時!”
杜笙一聽,轉頭看向提莫,滿臉驚訝。
提莫聳聳肩,笑呵呵地說:
“我要個最佳導演沒什么用。
不如你拿個影帝,說不定還能帶火票房!”
其實提莫不想拿最佳導演?
當然想!
但他心里清楚,《通緝令》這部片子拍完以后,幾乎就跟奇跡影業綁死了,導演的光環對后續影響有限。
與其自己爭獎,不如讓給主演沖一把。
如今距離閉幕式開獎還有半個月,時間足夠了。
既然提莫沒想法,杜笙自然不客氣。
拉著斯蒂芬和瑪麗亞到一邊嘀咕起來。
戛納雖然貴為國際三大獎之一,但沖獎就是這么樸實無華。
去年墨鏡王當評委主席時,一口氣頒發了十幾個銀棕櫚獎,這背后未嘗不是py交易的結果。
接下來是觀影環節,李伊馨與崔雅怡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她們見杜笙還在忙,便相約著到處看看。
難得來一次,當然不能錯過大好機會。
而杜笙商談完后,當場就被想要沖浪的斯嘉麗拉去探幽尋秘了。
換她的說法,戛納這個地方很別致,必須要留下一點特別念想。
第二天,參加完戛納紅毯儀式,一行人暫時離開。
這里已經沒他們什么事,沖獎也不用親力親為,何不趁勢在擴大歐美宣發。
等到《通緝令》在這邊舉行全球首映禮時,再回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