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笙的《endlessjoy》徹底引爆了燈塔國的音樂市場。
而在東方,杜笙的實體專輯銷售同樣火爆。
功夫派連鎖店門前也排起了長龍。
劉怡霏一大早就練完功,帶著楊蜜和劉施詩來到家附近的音像店。
她們來得早,所以排在隊伍前面。
看到長長的隊伍,楊蜜忍不住說道:
“還好施詩機靈,提前半小時到,要是聽茜茜的話,肯定白忙活一趟。”
劉怡霏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我以為大家都會在網上買呢。
去年我們的專輯不是大部分都是網上賣的嗎?沒想到這次實體店這么多人。”
劉施詩笑著解釋:
“這次全網都沒多大折扣,很多人又想一睹為快,干脆買實體了。
再加上前期宣傳做得好,笙哥名氣擺在那,大排長龍不出奇。”
盡管杜笙還沒回來,但這次英文專輯在國內的宣發不錯。
奇跡唱片利用國外的熱度和好評,來提升國內聽眾對杜笙專輯的期待值。
因此,最近幾天,線上線下及各大媒體平臺都在報道杜笙的消息:
【杜笙再創奇跡,兩首單曲登頂公告牌冠軍!】
【杜笙在芝加哥舉辦簽售會,現場人山人海!】
【泰勒:與杜比唱功,我自愧不如。】
【《福布斯》專訪,八頁內容介紹杜笙,歷史首次!】
【索尼音樂總裁:請擦亮眼睛,杜的新專輯即將破紀錄!】
一開始,以上一些報道是奇跡唱片借勢推流。
但后來就成了各大媒體自發傳播的內容,因為寫這些新聞能吸引大量讀者。
這也算是少見的“粉絲經濟”現象。
此外,泱視也做了專題系列報道,這也算是另一種支持。
這些話題在網絡上越炒越熱,直接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狂潮。
劉怡霏幾個丫頭今天來唱片店,除了湊熱鬧外,也有探探虛實的心思。
發現杜笙的英文專輯都有排長龍搶,她們不心服口服都不行。
提著大包小包出來坐上車后,劉施詩習慣性刷手機看新聞。
她最喜歡的就是那些夸杜笙的文章,看著看著心情也能開朗。
可沒過多久,她的俏臉就開始變了。
原來薪浪網上突然爆出一篇標題特別扎眼的文章:
《信息繭房有多恐怖?揭穿杜笙在國際上的尷尬處境》
文章開頭先是一頓猛吹彩虹屁,說他電影、專輯在國內賣得多火爆,粉絲多熱情,接著話鋒一轉,開始質疑這一切都是炒作!
其中特別提到,杜笙其實在國外不算大明星,所謂的“國際巨星”只是他公司包裝出來的假象,目的就是騙國內粉絲消費。
然后列舉了幾個所謂“證據”:
譬如杜笙上北美訪談節目,收視率慘淡。
后續節目還被臨時取消,電視臺覺得請他會影響收視,寧愿賠錢也不讓他來了。
此外,他在脫口秀上的表現也是“冷場專業戶”。
主持人對他不冷不熱,杜笙上臺后還被整蠱了。
最后,文章還貼了幾張北美社交平臺截圖,上面全是嘲諷杜笙靠女人上位的評論,比如:
“杜笙就是個靠名媛養的小白臉,活該被玩。”
“他以為自己真紅了?燈塔國人只當他是個笑話。”
“他的成功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信息差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