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業赫赫有名的霸主,利樂集團五十年代以前還僅僅是瑞典的一家小包裝廠,主要為小商販提供裝面粉、麥子、玉米的紙袋包裝。
歐洲二十世紀初期城鎮化大規模發展,帶來對牛奶與果汁的巨大需求。
為解決牛奶及果汁的長距離運輸與保存問題,利樂集團的創辦人在傳統的玻璃瓶、塑料袋之外,發明了以原紙添加內襯塑料的新型包裝材料,成為如今利樂包裝的前身。
之后利樂集團又研制出一系列集無菌加工、灌裝包裝為一體的生產技術。
相比較巴氏滅菌法在冷藏狀態下,僅能將液態奶保質十五天,利樂包裝利用瞬時超高溫滅菌技術以及新型材料在密封、防潮、防紫外線等卓越特性,可以將無防腐劑添加的液態奶,在常溫狀態的保質期延長到半年以上。
利樂集團憑借這一技術,最終壟斷了歐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液態奶以及大部分的果汁包裝市場,每年銷售上千億只利樂包裝。
以原紙為基材,復合聚乙烯膜及鋁箔的利樂包裝,最早七二年就進入國內了,但目前的影響力還相當有限。
這主要還是因為大部分國人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絕大部分人都沒有養成日常喝牛奶的習慣。
果汁目前在國內還是一種奢侈型飲品,市場銷量相對有限。
蕭良接手南亭湖果汁廠時,果汁生產直接拿玻璃瓶罐裝,為了延長保質期,也只是往里添加防腐劑。
之前都不考慮熱灌裝對口感及營養物質的破壞,哪里會考慮采用充氮工藝,以及替換高密封性與遮紫外線包裝材料等問題?
目前國內鮮牛奶的銷售,也是以傳統玻璃瓶罐裝為主。
由于短短數日的有效保質期,限制住傳統鮮牛奶的銷售半徑,這使得一家家區域性的牛奶廠商,現在都活得有滋有味。
不過,蕭良卻很清楚,一旦等發跡于北方奶源地的牛奶廠商,看到利樂包裝在常溫狀態能大幅延長保質期的巨大優勢,以及瑞典利樂集團看到國內巨大的乳業市場發展潛力之后,兩相結合起來,不僅會將其他地方那些還活得有滋有味的區域牛奶廠商打得滿地找牙,利樂包裝也將開啟國內的液態奶及果汁包裝市場的統治之路。
東洲雖然也有牛奶廠商,但全市奶牛存欄數量可能也就兩三萬頭,沒有大規模擴大奶牛養殖的廉價土地資源。
東洲的飲料行業,根本沒有躋身常溫液體奶市場分一杯羹的基礎,最多將來在調制乳以及含乳飲料等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蕭良真正心動的還是紙塑復合包裝材料這一塊的市場。
這是存在較高技術門檻,中小廠商難以邁入,利潤空間大并且發展潛力巨大的一塊市場。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在過去近五十年時間里,利樂集團不僅壟斷了歐美百分九十的液態奶包裝市場,建立了從紙塑材料生產、滅菌、灌裝等一系列工藝技術、總計高達三四千項的專利池壁壘,還擁有超乎常人想象的資本擴張實力。
在蕭良的印象中,利樂集團為了壟斷性的占領國內液態奶及果汁包裝市場,九七年之后采取的是購買包裝材料直接贈送灌裝機的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