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泰主持了東洲電機工廠的建設、運營,親自推動微型電機聯合實驗室的成立與運行,也目睹了星源時代過去兩年多時間里,鋰電產能的擴張是何等的瘋狂。
不過,“紙上得來終覺淺”,旁觀與真正走到一起工作,感受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即便年初蕭良收購和永電子控股權就已成定局,何宏泰也基本上是在蕭良指導下推進相關工作,但前期何宏泰要忙的事情太多了,除了必要的匯報聯系,何宏泰前期沒有太多的時間,跟蕭良保持多密切的接觸。
六月初蕭良正式完成對和永電子控股權的并購,更名鴻盈科技重新上市交易,何宏泰身兼上市公司董事長、總裁兩職,就更加忙碌了。
鴻盈科技目前在廣省保留一個廠區,收購了一家電子工廠,何宏泰需要去管。
東洲的電機工廠去年銷售額雖然才突破兩億,卻是目前鴻盈科技僅有的盈利項目,與微型電機聯合實驗室也直接向他匯報。
張殷彪名下的電動自行車工廠被收購到鴻盈科技旗下,他也要盯著這一塊的代工業務發展。
更為主要的,除了ome產能建設外,工業園建設,新的手機訂單接洽,何宏泰又怎么能袖手,完全交給他人?
雖然鴻盈科技目前接的都是中低端功能機代工業務,也有星源時代的鋰電業務做鋪墊,不愁沒有門路踏入手機企業的門檻,但這段時間鴻盈科技對接的都是諾基亞、摩托羅拉、東芝、夏普等國際通訊巨頭己拿足董事長總裁的架子,不動如山?
而更大規模的生產設備及技術引進,以及上游供應鏈的投資跟產品工藝技術研發促進,何宏泰能完全放手?
鴻盈科技要盡可能多的直接掌握下游端工序,盡可能從骨頭縫里擠出更多的細微利潤來,不能只做印刷電路板貼裝以及最后的組裝。
印刷電路板工廠、精密模具工廠、沖壓電鍍工廠,振動模組、線束、連接器等零部件工廠,包括相應的工藝技術研究開發,他都得同步抓起來。
這些未來都是鴻盈科技的有機組成部門。
何宏泰即便也擅長生產管理,但他作為鴻盈科技總的掌門人,其實是沒有精力親自去盯印刷電路板貼裝及組裝工藝流程梳理的;暫時在工業園一期建成、整個框架搭建起來之前,他想象不出自己能擠出這個時間來。
何宏泰沒想到蕭良會親自下到車間,花這么長的時間,帶人去做這個細致的工作。
當然,這段時間何宏泰再忙,即便蕭良也沒有對他提出要求,他每天還是盡可能抽兩到三個小時走進車間——這也是對真正大老板必要的尊重。
這個期間,無論是近距離觀察蕭良如何帶隊去推動生產管控流程以及相關工藝的研究與梳理,還是親自深入的參與研究、討論,何宏泰才真正體會到南亭集團、星源時代的成功,絕非僥幸。
新的生產管理團隊,有原和永電子的港籍管理人員,有原和永電子大陸籍管理人員,有從臺資、港資電子大廠邀聘的精英管理及工程技術人員,更多還是從星源時代抽調的基層管理人員,之前幾個月強湊到一起,其實矛盾很多,融合并不理想。
不過,沒有誰敢在蕭良眼皮底下搞事,一個多月來,幾乎每天十二三個小時待在一起,大家就發現之前的裂痕、矛盾,悄無聲息就少,淡了,不在那么顯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