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蝸巢科技在自動化工業控制領域所積累的技術水平,可能僅有歐美日本八十年代中前期的水平,但真正令楊榮衍震驚的,是蝸巢科技在精密制造領域所延伸出去的觸角是全方位的,傳感器、電機、關鍵零部件、儀器儀電設備、控制系統、機械臂、各類工業芯片等等,幾乎無所不包,甚至每一個都是國內制造業極其薄弱的環節。
而在精密制造領域,蝸巢科技合作的企業也多達兩三百家。
這事實上是蕭良在以一己之力,全力彌補中國制造最薄弱的一環?
這一發現,甚至比石墨烯的發現,更令楊榮衍內心震驚。
不要說蝸巢科技低調,那么多的合作企業目前在江省也都沒有太大的名氣跟影響力溢出。
一方面這里面初創科技公司居多。
同時大多數的企業,目前都主要為蝸巢科技相關技術的迭代發展服務,參與的是星源的內循環。
當然了,星源與蝸巢科技提供的業務規模也極為可觀就是了。
在過來調研考察之前,楊榮衍都難以想象無菌紙盒專用灌裝生產線,投入實際生產的已經迭到第八代;目前在各地的生產車間里,同時存在四代專用灌裝生產線。
通用型灌裝生產線,目前新鴻臣的工廠里更是同時存在五代產品。
新鴻臣簡直就是蕭良在精密制造領域的實驗田,也虧得新鴻臣的主體南亭集團是蕭良一手創建的,不然誰愿意給他這么折騰啊?
“那具體負責生產組織管理以及設備維護的工作人員,不得發瘋啊?”楊榮衍驚訝的問道,就算南亭集團是蕭良一手締造,楊榮衍還是難以想象生產管理人員會如何應對這一狀況。
“錢給得多,暫時還沒有造反的跡象。”蕭良笑道。
廖寶軍在附近聽了也是哈哈一笑,但細想也對。
蕭良作為最核心的創始人,他最終在新鴻臣保留的股份,比管理層還是要低上一大截。
新鴻臣管理團隊一兩千人分享了目前價值逾六十億港元的股份,覆蓋范圍還是相當廣的。
雖然新鴻臣生產設備差異性極大,給生產管理及設備維護帶來太多不必要的困難,但真是錢給得多,能解決絕大部分問題,甚至這些困難,令新鴻臣的管理有更卓越的表現。
絕大多數合作企業,這些年都跟著蝸巢科技折騰生產裝備的事,也主要蕭良給錢實在太多了——廖寶軍之前對這些也是有所有了解的,但確實是主要參與的是星源內部循環,這些企業有著怎樣的技術實力,廖寶軍目前還不得而知了。
不過,沈君鵬對此感觸就深了。
與孫仰軍分道揚鑣之后,沈君鵬也是痛定思痛,決心踏踏實實做生產搞技術,努力向中高端數控機床領域進軍,但他自己做了兩年,實在是太痛苦了。
因為整個江省乃至周邊省市,包括秣大等名校以及中科院在江皖滬贛的高等科研機構,在中高端數控機床領域都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