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時候,他想從自己的親屬子弟中挑選培養,但很快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到了他這個位置,有太多親朋圍繞在左右了,這些人的想法很簡單,無非是想從他的碗里分一杯羹,別看平日里對他都畢恭畢敬,但真正值得信任的卻寥寥無幾。
那為數不多值得信任的,才學又很有限,難當重任。
于是乎,他決定親自挑選并培養一個合格者。
很快,遠方集團面向全球高薪聘請總裁辦工作人員的消息就發布出去。
彼時的遠方集團正值飛速發展時期,在國內聲名鵲起,巔峰時期,全球雇員多達五萬余人,絕對的跨國地產集團。
這樣的大公司招聘,自然引來無數青年才俊。幾輪篩選過后,總計有十人成功入圍。
張曉亮就是其中之一。
平心而論,在這十人之中,張曉亮的條件不算特別出眾,起初并沒有被十分看好。可是,入職公司之后,他卻開始嶄露頭角了。
這么重要的崗位,當然不是看著順眼就行的。。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陳思遠不惜重金聘請美國的專業團隊,針對每個入圍者設計了多輪測試,這些測試都經過非常巧妙的偽裝,其逼真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入圍者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態下接受了測試,根據他們的表現,專業團隊在評估之后,給出了最后的結果---張曉亮。
拿到最終測試結果后,陳思遠甚至對美國的專業團隊的能力產生了懷疑,猶豫再三,才算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接受了,畢竟,好幾百萬美元都花出去了,如果拒不接受,錢就打水漂了。
他甚至做好了心理準備,如果用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張曉亮并不能滿意,那也無所謂,不過是幾百萬美元而已,對如日中天的遠方集團來說不值一提,大不了就再搞一次。
然而,當張曉亮在他身邊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卻發現,這個貌不驚人的小伙子,簡直就是老天爺送給他的一份厚禮。
無論何時何地,張曉亮永遠知道他需要什么,并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生活的,工作的,或者是那些私密的事,哪怕是一個眼神和細微的表情,張曉亮都能及時做出判斷,準確率高達百分之百。就算是他肚子里的蛔蟲,恐怕也就如此了。
不僅是善解人意,張曉亮的業務能力也沒得說,地產,金融,接待禮儀,國內外法律,無不爛熟于胸,就算把一團亂麻交到他的手上,也能分分鐘搞定。即便如此,陳思遠還是不放心,又明里暗里的觀察了一年,最終認定,這是個值得信賴且能力超群的年輕人,有這么個得力助手在身邊,可以為他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從這一刻開始,張曉亮算是成為了他的心腹。
這么多輪的考驗和測試下來,讓陳思遠完全放下了戒備,一年后,張曉亮就開始接觸到了一些核心機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