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如歌親自面試了幾個大區域的候選代理。她問得很細:倉儲能力、分銷渠道、如何確保種子到農戶手里、過往信譽。
代理權陸續定下。種子倉庫開放,按照份額,由北境民兵護送,交接給各區域代理。每一筆交接都有詳細記錄,雙方畫押。
巡查隊也出發了。扮成普通農人,去各地市集打聽種子價格,觀察代理如何運作。
期間確實出了事。有兩個代理試圖將種子摻陳糠舊米,高價賣出。被巡查隊發現,證據確鑿。季如歌沒有姑息。立刻取消代理權,收繳剩余種子,換人接手。那兩家商號被列入黑名單,公示各地。
還有一個地方豪強,想強搶代理權,威脅派來的北境人員。
周哨官帶了一火銃隊過去,直接包圍了那豪強的莊子。沒放一槍,對方就軟了。代理權給了當地一個信譽好的老農會。
事情慢慢走上正軌。北境的良種通過這套制度,相對平穩地流向各地基層農戶。雖然無法完全杜絕黑市和私下交易,但大體控制住了局面。
北境的名聲更響了。不只是能打,還有高產良種和講規矩的信譽。
秋收后,各地反饋陸續傳來。用了北境糧種的地方,收成普遍增加。不少農戶自發來萬福村道謝。
賬房核算這次種子售賣的收益,數額不小。“村長,這筆錢?”
“入庫。三成繼續投到農研坊,培育新種。三成補貼軍械坊。兩成用于修路、建倉。兩成作為應急儲備。”
季如歌安排完,走出村公所。田野里,新的秧苗已經泛綠。懷里的方塊安靜地貼著皮膚,溫度尋常。
糧種售賣步入正軌,但需求遠大于供給。各地請求追加份額的信件堆滿了桌子。
季如歌召集農研坊管事和各村長者。“種子不夠。明年必須產出更多原種。”她攤開田畝冊,“劃出北面河谷最好的五百畝水田,專作育種田。周邊設崗,閑人免進。”
“需要更多人手看管育種田。”管事說。
“從民兵里抽調可靠的人,專司看守。待遇加倍。偷盜、損毀種子者,重罰。”
“肥料和灌溉也要優先保證。”
“可以。”季如歌點頭,“農研坊接下來主攻兩件事:一,提純復壯現有良種,確保種性不退。二,試著培育更耐寒、耐旱的新種。”
命令執行。河谷最好的土地被木柵欄圍起,民兵日夜巡邏。最好的肥料和水利優先供應這里。農研坊的匠人帶著精選出的老農,在田里反復篩選優株。
另一方面,巡查隊不斷送回各地代理執行情況的報告。大部分代理遵守契約,平價售種。但也有問題。
有的區域太大,代理分銷不力,種子積壓在倉庫,未能及時到農戶手中。
有的地方小吏插手,向代理索要好處,變相加價。還有兩地代理因邊界模糊,爭奪邊緣村鎮的售賣權,險些沖突。
這些都是隱患,需要解決。
但涉及到當地的問題,即便是他們也無能無力。
所以就把消息傳到北境,看看北境什么意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