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如歌讓文書整理這些情況,再次召集會議。“區域劃分要調整。過大區域拆分,增設代理。過小區域合并。”
“與官府打交道的事,讓楚驍的人去周旋。警告那些伸手的吏員。”
“邊界爭議村鎮,暫由北境直管售賣點供應,明年再劃定歸屬。”
“增加巡查隊人數和頻次。發現種子未能及時下發,代理首次警告,二次取消資格。”
措施推行下去。幾家效率低下的代理被更換。兩地爭搶的村鎮,北境設立了臨時糧種站,直接售賣,杜絕了中間加價。
楚驍那邊也傳來消息,敲打了幾處地方衙門,索要好處的風氣暫時被遏制。
秋收后,育種田的收獲被單獨存放,嚴密看守。產量比普通田高了三成,種子顆粒更加飽滿。
農研坊嘗試用新方法培育的幾樣耐寒作物也初見成效,但數量還很少,需繼續試種。
賬房匯報全年糧種售賣收益,是一筆巨大的數目。“按之前說的比例分配。”季如歌道,“農研坊和軍械坊的錢,即刻撥付。修路建倉的錢,開春就用。儲備金不動。”
她額外吩咐:“從收益里撥一筆款,采購南方精鐵、桐油、硫磺。我們需要的物資,不能只靠自己和野人谷。”
“通過誰采購?大批采購這些,容易引人注意。”
“找幾家信譽好、路子廣的大代理,讓他們以自家生意名義分散采購,我們加價收。告訴他們,辦得好,明年糧種份額優先。”
年底時,各地代理齊聚萬福村,參加季如歌召開的歲末議事。她聽取了各區域的情況反饋,公布了明年糧種的大致分配方案和調整后的代理區域劃分。
強調了規矩和懲罰,代理們雖有討價還價,但總體上接受了安排。北境掌握著種子和武力,他們別無選擇。
會后,季如歌單獨留下幾位實力雄厚、辦事得力的代理。“需要你們辦些事。”她列出采購清單,“按清單上的東西,開春前陸續運到指定倉庫。價錢按市價加兩成。用你們自己的商隊,隱秘些。”代理們仔細看了清單,多是物資,雖有些敏感,但利潤可觀,紛紛應下。
等人走后,季如歌對周哨官說:“派兩隊人,一明一暗,盯著這幾家采購和運輸。確保東西到位,也防他們耍花樣。”“明白。”
事情一件件安排下去。北境在糧種交易中獲得了巨大財富和急需的戰略物資,也通過這套代理制度,將影響力悄然滲透到更多地方。
糧種貿易帶來的財富和物資不斷流入北境。萬福村及周邊村鎮的倉庫漸漸堆滿。交易集市規模擴大了兩倍,外來商隊越來越多。
問題隨之出現。集市上交易混雜,度量衡不統一。有人用大斗進,小斗出。貨物品質參差不齊,糾紛日增。結算多用實物或以物易物,效率低下。偶爾使用中原銅錢或碎銀,但成色、重量各異,爭議不斷。
季如歌注意到這些混亂。她叫來賬房和幾位負責集市管理的管事。“立規矩。”她說,“明日開始,集市交易必須使用北境核準的標準斗、標準尺。設立公秤公斗,買賣雙方有疑,可申請復驗。作弊者,罰款,驅逐,永不準入市。”
“貨物分等。糧食、皮貨、鐵器,按品質定出上、中、下三等。掛牌明示,按等交易。欺詐者,貨沒,罰重金。”
“成立市易所。處理糾紛,仲裁爭議。由我們的人主持,招募幾個信譽好的老商賈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