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稍安穩了一些,又有壞事發生。消息傳到北境時,事態已擴大。三個州府的北境藥鋪被砸,店員七人受傷,貨物損失嚴重。鬧事者聲稱用了北境的藥,病情反而加重。
季如歌立刻召集人手。“查。”她下令,“張校尉,點五十人,便裝,分批前往出事地點。周哨官,你留守,加強各工坊和倉庫警戒,特別是藥坊。”她帶上老礦匠和兩名精通藥材的農研坊老人,以及一隊精銳,連夜出發。
他們先到受損最重的平州府藥鋪。店鋪被封,狼藉一片。掌柜頭上纏著布,見到季如歌,急忙迎上。“村長!我們賣的絕對是真藥!和村里藥坊出來的一模一樣!這是有人陷害!”
“剩余藥材呢?”
“都被官府封存了,說是證物。”
“病患在哪里?那些聲稱吃藥加重的。”
“大部分是城外農戶,有幾個還在醫館躺著。”
季如歌去醫館看了病人。癥狀類似,高熱、嘔吐。她帶來的藥師仔細詢問病情和用藥情況,檢查了病人帶來的所謂“北境藥渣”。
藥師對季如歌搖頭:“藥不對。里面好幾味藥被換了,甚至摻了假貨。用量也不對。這絕不是我們的藥。”
季如歌又去官府,要求查看封存的藥材。官府起初推諉,她亮出楚驍給的文書,才得以查驗。
封存的藥材,一部分是真貨,但另一部分明顯是劣質假貨。“入庫時都是真貨。”掌柜肯定地說,“肯定被調包了!”
季如歌問:“藥材運輸和儲存,經過誰的手?”掌柜列出幾個環節:北境出貨、代理運輸、店鋪入庫。
“問題可能出在運輸或入庫后。”老礦匠低聲道。
季如歌讓張校尉的人分頭調查運輸車隊和店鋪周邊。線索很快匯集。運輸隊沒問題,北境民兵押運,直達店鋪倉庫。但店鋪倉庫夜間曾有可疑人員活動。附近更夫提到,幾日前深夜見過陌生馬車停在藥鋪后巷。
順藤摸瓜。張校尉的人查到一輛經常夜間出城的馬車,屬于城外一家小藥鋪。這家藥鋪生意清淡,但近來突然闊綽。
季如歌帶人連夜包圍那家小藥鋪。破門而入時,里面的人正在分裝劣質藥材,貼上偽造的北境藥簽。人贓并獲。
審訊很快。這是一個小團伙所為。他們從別處低價購入劣質藥材,仿制北境包裝,夜間潛入北境藥鋪倉庫,用假貨換部分真貨,再將真貨高價倒賣。此次因一批假藥藥性相沖,導致多名患者病情加重,事發。
“還有同伙嗎?”季如歌問。
“沒…沒有了…就我們幾個…”
“假藥原料從哪里來?”
“從…從鄰州一個藥材集市買的…”
季如歌下令抄沒該藥鋪所有資產,賠償受害農戶和北境藥鋪損失。主犯三人移交當地官府依律嚴辦,從犯勞役。
她同時發布公告,說明事件原委,公布辨認真假北境藥材的方法。設立舉報獎賞。承諾所有北境藥鋪出售藥品,若確屬質量問題,十倍賠償。
事情平息。但季如歌知道這不會是個例。她召集各地藥鋪掌柜和藥品代理,緊急議事。“加強防范。所有藥鋪倉庫必須加派夜間守衛,安裝警鈴。藥品運輸增加暗記,每批藥都有獨特編碼,便于追蹤源頭。定期巡查各店鋪庫存,核對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