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這個東西,面向企業,客戶就那么多,利潤微薄。
不管是華為,還是浪潮,服務器的毛利潤在10左右,凈利潤只有2!
再加上外國巨頭的打壓和價格戰,好不容易研發出一代產品,結果沒足夠的訂單,回本都難,根本競爭不過!
然而就在這種局面之下,國產服務器品牌并沒有放棄,依舊頑強地活了下來。
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品牌因為帝國封殺打壓等種種原因,折戟沉沙。
也有很多品牌曲線超車,干翻國際巨頭。
比如浪潮,經過多年發展,后續成了全國第一,全球第二。
至于說很多國產服務器,都是用的英特爾、amd、英偉達的芯片,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最初國產服務器芯片性能達不到,不外購都不行。
就像2011年的國產手機處理器,都是用的高通,英偉達,三星,連華為p1,都用的德州儀器處理器。
后續國產服務器芯片有了突破,浪潮等國產服務器廠商,也采用了鯤鵬、飛騰、海光等國產服務器芯片。
正是國產服務器的崛起,導致ibm等國際巨頭不斷掉量。
2013年,ibm營收下滑30,開始對外出售服務器業務,售價60億美金。
ibm有個習慣,只要利潤低于40的業務,ibm就會直接砍掉,出售!
最終在2014年,聯想花了25億美金收購了ibm的服務器業務,轟動全球。
當年,聯想又收購了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
聯想pc業務ibm服務器業務摩托羅拉手機業務,至此,聯想的商業版圖徹底搞定。
本以為在服務器和手機領域,聯想也能復制pc上的成功,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卻不料,服務器是一個技術活,聯想有ibm的產業,基礎設施,可自身沒有足夠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儲備,依舊難有成就。
至于ibm的研發團隊和技術大都掌握在帝國人手中,可不是那么容易用的。
更主要地,歐美的研發能力強在起步早,比我們早起步幾十年,自然更領先。
可一旦被我們追上,再拼后續的發展,那歐美就廢了,真拼不過國產!
像是5g基帶,華為2018年就搞定了,全球第一,遙遙領先。
可蘋果呢?
又是收購英特爾的基帶業務,又是集結全球精英,又是投入巨資研發,結果蘋果的5g基帶年年失敗,遙遙無期
等華為的6g基帶都研發出來,蘋果的5g基帶估計就差不多了!
聯想自己的服務器不給力,ibm服務器的研發能力也追不上浪潮,結果年年虧損
不過曾經的國際服務器巨頭ibm,都被收購,也標志了服務器行業的大變局:歐美服務器巨頭制霸的時代徹底落幕,國產服務器崛起的時代,強勢來臨!
而這一次,王逸打算讓這個時間節點,來得更快一些,更早一些!
比起手機芯片,服務器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手機芯片更多是民用,差一代兩代的,問題不大。
而服務器可是干系到ai,干系到云計算,干系到大數據!
這都是重中之重。
未來是ai的競爭,是算力的競爭!
強大的服務器和服務器芯片,就是基礎!
王逸打算提前布局,讓國產服務器,云計算,ai,都提前崛起!
突破點,就在浪潮!
面對歐美巨頭的價格戰和瘋狂打壓,當下其他國產服務器巨頭,要么沒找到出路,要么前途未卜。
而浪潮在要錢沒錢,要人沒人的局面下,依舊大力研發,走出了一條特殊的道路!
浪潮清楚,拼品牌,拼成本,打價格戰,國產服務器都干不過歐美巨頭。
那就是拼研發的同時,再拼服務!